[发明专利]一种茶园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0104.6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4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祥;王博;郑钦峰;熊明彪;黄成毅;徐小逊;程章;杨占彪;李远伟;潘恒宇;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李华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园 污染 土壤 修复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园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是采用微生物修复剂施入茶园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其中,所述微生物修复剂由耐重金属放线菌NJ07‑19、富集重金属放线菌CS‑16和纳米四氧化三铁按重量比3:1:2组成;其中,所述耐重金属放线菌NJ07‑19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5737;所述富集重金属放线菌CS‑16的保藏号为CGMCCNo.21594。本发明充分发挥了两种放线菌的微生物修复功效,这两种放线菌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其中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够起到很好的载体作用,高效负载这两种微生物菌剂并充分保持其活性,长效发挥微生物的修复作用,对茶园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复杂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自然界的土壤受到破坏现象不断加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地力提升,还会危及生态与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或其他类型化合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土壤资源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锌、铜、镉,以及砷、汞、铬、镍、锰等。
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工矿企业生产、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交通运输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另外,电子产品中携带着大量的铅等重金属,在废弃后未得到回收处理,很容易深入土壤造成污染。
重金属污染物因毒性大、难降解、易积累,可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富集,造成土壤和作物的污染,对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有较大危害,被作物吸收富集进入食物链后,具有损害人体和动物健康的潜在危险。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是影响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污染物质。因此,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成为人们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存环境和保证人类健康,所迫在眉捷的事情。
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其中物理修复法存在适用范围较窄,治理过程中投入能源成分较高的问题。化学修复法主要是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态,而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总数量、总浓度并没有做出较大改变,经改良处理的重金属依然存在着再次活化的可能,容易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而生物修复法是完全不同于上述物理修复法和化学修复法的方法。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法因其绿色环保、高效、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广泛研究的微生物修复法是向受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菌剂对重金属的亲合、吸附、转化效应,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浓度。微生物修复法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需要停耕、可进行原位修复、对土壤环境影响小、同时能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
虽然人们对微生物修复法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种微生物菌剂和几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之间的作用来实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这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往往仅能针对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且发挥的修复功效有限。然而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而言,通常会同时受到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成分复杂,这时候单一的修复手段往往对复杂污染物组分的修复效果并不好,仅能针对某一种污染物实现高效的修复治理,而对其它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较差。
如专利文献CN 105036352 B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芳烃-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的微生物方法,其是将恶臭假单胞菌浓缩菌液、酵母菌浓缩菌液、胶质芽孢杆菌浓缩菌液按照比例混匀制备复合浓缩菌液,然后加入到含芳烃、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来有效降解芳烃、矿化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矿物碳酸盐。然而该专利方法主要是针对丙苯和锌离子进行去除修复,对其它的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效果未进行研究,同时对于复杂组成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没有研究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0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