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4309.3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1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寰东;李勇;金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N3/04;G06N3/08;H04W4/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戴弘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迹 生成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根据第一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和第一轨迹生成模型,生成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其中,第一轨迹生成模型为基于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下包括用户移动轨迹的训练数据训练得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了用户移动轨迹的生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移动轨迹来做出更加智能的优化、规划任务,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各种任务中,用户移动轨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际应用中由于成本等问题,获取到的所需场景的移动轨迹数据的数量往往较少,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获取到所需场景下的大量的移动轨迹数据,解决所需场景下用户移动轨迹数据稀缺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迹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和第一轨迹生成模型,生成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
其中,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为基于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下包括用户移动轨迹的训练数据训练得到的。
进一步地,建立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一判决模型;
利用所述第一判决模型,以及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输出的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对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判决模型,以及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输出的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对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判决模型对所述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进行判决,获取第一判决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对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第一轨迹生成模型。
进一步地,建立第二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二判决模型;
将所述第二场景下的第一目标移动轨迹输入训练后的所述第二轨迹生成模型,生成第一场景下的目标移动轨迹;
利用所述第二判决模型对第一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第一场景下的目标移动轨迹进行判决,获取第一循环判决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判决结果对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二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第一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二轨迹生成模型。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第二判决模型对所述第一场景下的目标移动轨迹进行判决,获取第二判决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判决结果对所述第二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第二轨迹生成模型。
进一步地,将第一场景下的目标移动轨迹输入训练后的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生成第二场景下的第二目标移动轨迹;
利用所述第一判决模型对第二场景下的用户移动轨迹、第二场景下的第二目标移动轨迹进行判决,获取第二循环判决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判决结果对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二轨迹生成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第一轨迹生成模型和第二轨迹生成模型。
进一步地,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目标判决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43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