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壳鲜榛坚果的贮藏保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200361.1 申请日: 2022-09-29
公开(公告)号: CN115553335A 公开(公告)日: 2023-01-03
发明(设计)人: 梁丽松;马庆华;史晨杉;荣岩;赵宏飞;赵天田;杨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B9/00 分类号: A23B9/00;A23B9/10
代理公司: 四川省方圆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68 代理人: 王悦
地址: 10009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带壳鲜榛 坚果 贮藏 保鲜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壳鲜榛坚果的贮藏保鲜方法,包括:在果苞开始出现“黄绕”、榛仁含水量约35~40g/100gFW的时间段分品种、分批次采收。采收后尽快脱除果苞、挑选、分级、预冷。脱苞后的带壳鲜榛坚果剔除病虫果及杂质,根据需求进行分级。分选好的带壳鲜榛坚果置于2±1℃条件下预冷3~4天,最后进行包装、入库、堆码,在温度‑1~0℃,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贮藏。本发明的贮藏保鲜方法使带壳鲜榛坚果的贮藏期长达180天以上,果壳外观良好,榛仁保持脆嫩口感和基本的清香风味,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良好;果壳及榛仁无失水皱缩现象,含水量与采收时无显著变化;榛仁主要营养物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和Vc含量与采收时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贮藏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壳鲜榛坚果的贮藏保鲜方法以及采用该贮藏保鲜方法得到的带壳鲜榛坚果。

背景技术

榛(Hazelnut)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 L.)植物,与核桃、扁桃和腰果并称“世界四大坚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坚果树种。榛坚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坚果油脂含量高达55-60g/100g,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5-85%,是典型的高油酸油脂;蛋白质含量约15-20g/100g,是仅次于脂肪的第二大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组成十分丰富,USDA报道了榛坚果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Vc、生育酚、类胡萝卜素、多酚、黄酮、角鲨烯、植物甾醇、神经胺等,是优质植物油脂、蛋白和众多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来源。

榛坚果食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鲜食,也可以焙烤和加工成各类食品。目前,世界范围内榛坚果的食用方式仍以传统的焙烤和以榛仁为原料的食品辅料(如榛仁碎、榛子粉等)生产为主。在欧美等榛子主产国榛子加工业比较成熟,93%的榛子通过加工进行消费,其余7%以带壳坚果形式销售。我国榛子生产起步较晚,榛坚果采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产品匮乏,目前90%的榛坚果是带壳销售,并以炒/烤制榛仁的消费形式为主,其余不足10%的坚果进入加工环节。

近年来,坚果鲜食的新型消费方式在我国迅速兴起。榛子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鲜食的坚果。鲜食榛子是在榛坚果正常成熟前采收,此时榛仁的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完成,由于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而具有令人喜食的脆嫩质地和清淡香气,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随之而来的是鲜榛坚果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出现的果壳腐烂褐变、榛仁失水、风味变淡等品质劣变问题。带壳鲜榛坚果是鲜榛销售的一种主要产品类型,由于采收时果壳和种仁的含水量较高,常温放置时果壳表面极易出现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使榛仁逐渐腐烂变质,影响产品外观和食用品质。

目前,国内外对鲜榛坚果采后品质和贮藏特性的研究仍是空白,鲜榛坚果贮运技术缺失。鲜榛采后贮藏、运输与货架期间出现的品质劣变问题严重影响鲜榛坚果的品质和销售期,制约了鲜榛市场的健康发展,给农户、销售商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基于上述分析,一种针对带壳鲜榛坚果风味和品质保持的带壳鲜榛坚果采后贮藏保鲜方法是目前行业内急需的,也是榛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针对带壳鲜榛坚果采后品质保持与延长市场供应期的需求,本发明建立一种带壳鲜榛坚果贮藏保鲜技术。该技术通过控制采收成熟度、贮藏温度和湿度,使带壳鲜榛坚果在采收后的贮藏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避免鲜榛坚果失水、果壳褐变、榛仁质地劣变与风味丧失等品质劣变发生,延长贮藏保鲜期,进而满足带壳鲜榛坚果品质保持与延长市场供应期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需求,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壳鲜榛坚果的贮藏保鲜方法,包括:

(1)采收成熟度:

用于鲜食的榛子在果苞开始出现“黄绕”、榛仁含水量约35~40g/100g FW的时间段采收。

(2)采收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0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