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2933.6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0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杨帆;王振纲;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赖晋儒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车辆 冷却系统 监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与方法。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包括蓄水壶,所述蓄水壶上设置有液气循环结构,所述液气循环结构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在所述蓄水壶内,所述引流管用于将汽车冷却系统回流的冷却液液气混合物充分分离,避免冷却液液气混合物冲刷壶壁,造成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逻辑构架更复杂、冷却部件更多。冷却系统需同时对电池包、整车控制器、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部件进行冷却;且由于上述部件工作的温度区间不一样,且对温度更敏感,因此要求设计精细的热管理系统应对纯电动车辆的热管理需求。用于冷却系统监控的装置是纯电动车辆精细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针对冷却系统的监控装置,以监控冷却液的变化作为监控装置的核心。
众所周知,冷却液对于整个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冷却液充足能保证热管理系统中各个零部件在最佳温度区域工作。针对冷却系统,尤其是冷却液的监控装置和方法能够让驾驶员更加便捷的了解冷却液情况,进而确保热管理系统中各个零部件在正常工作温度区间运转,避免了因缺少冷却液而导致热管理系统中各个零部件超负荷运转,保证了行车安全。
纯电动汽车对于整车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缺少发动机的情况下,纯电动车对整车噪声要求更高。同时,冷却系统系统回流的液气分离不充分,气体进入到冷却系统中,会导致冷却系统中一部分面积被气体所占据,使热管理系统中相关零部件缺少冷却液,进而增加零部件热负荷,严重时会导致零部件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与方法,用来将冷却系统系统回流的液气充分分离,避免产生噪声,同时提高冷却系统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包括蓄水壶,所述蓄水壶上设置有液气循环结构,所述液气循环结构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在所述蓄水壶内,所述引流管用于将汽车冷却系统回流的冷却液液气混合物充分分离,避免冷却液液气混合物冲刷壶壁,造成噪声。
通过设置引流管,将引流管的出口竖直设置在液位上方,既将液体与气体在液位上方分流,又避免液气混合物冲刷壶壁,造成噪声。
作为优选的,所述蓄水壶内设置有若干分隔腔室,用于将壶体内部进行分隔,对高压液气混合物进行分离,避免进入蓄水壶里的泠却液中的高压气体过多,造成液位上涨,使得插针式液位传感器误判;
若干所述分隔腔室底部均互相连通,所述液气循环结构与若干所述分隔腔室相连。这样设置,有利于插针式液位传感器的显示结果准确。
作为优选的,所述蓄水壶包括上壶体和下壶体,所述上壶体和下壶体固定连接;所述液气循环结构包括有加注口、除气口以及补水口,所述加注口设置在上壶体顶部,所述除气口设置在上壶体的一侧,所述补水口设置在下壶体一侧底部,所述加注口、除气口以及补水口分别位于不同的分隔腔室中。这样设置,方便加注、补水以及除气。
作为优选的,述引流管与所述除气口相连。这样设置,将引流管与冷却系统相连。
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冷却系统监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插针式液位传感器采集液位信号,将所述液位信号传送至热管理控制器;
所述热管理控制器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液位信号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产生不同信号,并上传至整车控制器;
所述整车控制器对所述信号进一步判定,确定所述蓄水壶中的冷却液情况,决策是否向驾驶员仪表、中控仪表发送报警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2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