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1052.2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鹏;毛文军;祝丹;章绍亮;唐彬嘉;张江红;祖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04D29/12;F04D15/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章上晓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主泵 轴封 泄露 调整 方法 | ||
1.一种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应用于核主泵轴封,所述轴封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端的静环以及套设在主轴下端的动环,所述动环与所述静环之间形成液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所述核主泵轴封工作时的泄漏率Q1;
预设所述核主泵轴封的泄漏率目标值Q2;
计算所述泄漏率Q1与所述泄漏率目标值Q2的差值△Q,其中,△Q=Q2-Q1;
当△Q≥100L/h或△Q≤-100L/h时,调整所述轴封的液膜厚度,进而改变所述核主泵轴封的泄漏率,使调整后的泄露率与所述泄漏率目标值Q2的差值大于-100L/h且小于100L/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环包括第一密封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座贴合的第一密封部;
所述动环包括第二密封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座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密封座贴合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端面配置为锥面;
所述当△Q≥100L/h或△Q≤-100L/h时,调整所述轴封的液膜厚度的步骤,包括:
当△Q≥200L/h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结合面内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结合面内圈设置至少一个环状垫片;
当△Q≤-200L/h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结合面外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结合面外圈设置至少一个环状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环包括第一密封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座贴合的第一密封部;
所述动环包括第二密封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座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密封座贴合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端面配置为锥面;
所述当△Q≥100L/h或△Q≤-100L/h时,调整所述轴封的液膜厚度的步骤,包括:
当△Q≥200L/h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结合面内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结合面内圈周向均匀设置多组垫片,每组垫片包括至少一个子垫片;
当△Q≤-200L/h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结合面外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结合面外圈周向均匀设置多组垫片,每组垫片包括至少一个子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组数为4组,每组所述垫片的所述子垫片沿轴向层叠且个数为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环包括第一密封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座贴合的第一密封部、第一保持环以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一保持环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座,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实现轴向固定;
所述动环包括第二密封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座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密封座贴合的第二密封部、第二保持环以及第二螺栓,所述第二保持环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座,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实现轴向固定,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端面配置为锥面;
所述当△Q≥100L/h或△Q≤-100L/h时,调整所述轴封的液膜厚度的步骤,包括:
当100L/h≤△Q<200L/h时,增加所述第一螺栓和/或所述第二螺栓的紧固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主泵轴封泄露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力矩的调整大小△N满足:
△N=△Q/200×3.9,且△N≤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10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