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0052.0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邵元凯;李振国;任晓宁;韩一伟;张利;周冰洁;李凯祥;吴撼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44 | 分类号: | B01J23/44;B01J23/89;B01J29/03;B01J29/12;B01J29/44;F01N3/28;B01D53/94;B01D53/62;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薛萌萌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尾气 净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由金属元素和分子筛组成,金属元素分布在分子筛表面孔道或和笼中;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合成原料进行高速剪切,形成前体结构;
S2、按照一定比例,将金属盐、有机胺和水混合,形成金属配合物;
S3、将前体结构、金属配合物、无机碱、硅源、铝源、模板剂和水进行混合搅拌,进行前体结构自组装,得到胶态前体;
S4、将胶态前体在一定环境下,进行恒温陈化处理;
S5、陈化结束后,将胶态前体转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晶化反应;
S6、将晶化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态物质洗涤至中性,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彻底干燥,干燥后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焙烧一定的时间,焙烧后的固态物质在氢气气氛下,在一定温度下处理一端时间,得到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结构为MFI型分子筛、FAU型分子筛和CHA型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元素包括贵金属元素或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贵金属元素包括钯(Pd)、铂(Pt)、铑(Rh)、金(Au)、银(Ag)、铱(Ir)、钌(Ru)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贱金属元素包括钾(K)、钛(Ti)、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锶(Sr)、钡(Ba)、铌(Nb)、锆(Zr)、钇(Y)、钼(Mo)、钨(W)、铪(Hf)、镧(La)、铈(Ce)、镨(Pr)、钕(Nd)、锡(Sn)、镉(Cd)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同时使用钯和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合成原料为含硅或者含硅铝酸盐的无机化合物,优选的,合成原料包括硅酸钠、硅铝酸盐类分子筛、二氧化硅、硅藻土、粉煤灰、黏土和长石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金属盐的金属离子所对应前体为硝酸盐、乙酸盐、氯化盐、含氧氯酸盐、磷酸盐、异丙醇盐、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胺包括乙二胺、四乙烯五胺或三乙胺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硅源包括硅酸四乙酯、水玻璃、硅溶胶或白炭黑的任一种;
所述步骤3中的铝源包括偏铝酸钠、异丙醇铝、拟薄水铝石或硫酸铝的任一种;
所述步骤3中的模板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和金刚烷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胶态前体的物料摩尔比为,硅:铝:模板剂:金属:有机胺:水=1:(0.001-0.5):(0.1-0.5):(0.0006-0.2):(0.001-5):(18-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元素占比分子筛载体质量的0.1%-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将胶态前体在120℃环境下进行陈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陈化结束后,将胶态前体转入密闭容器中,在190℃环境以下,进行晶化反应;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将晶化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态物质洗涤至中性,并在60-100℃的温度下彻底干燥,干燥后的固态物质在300-600℃温度下焙烧2-8小时,焙烧后的固态物质在氢气气氛下,100-400℃的条件下处理0.5-4小时。
10.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催化剂应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00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