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7237.6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山;薄相龙;吴福荣;谭美静;韦有权;徐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64 | 分类号: | C07K7/64;C12P21/02;C12N1/14;C07K1/22;C07K1/20;C07K1/16;C07K1/14;A61K38/12;A61P29/00;C12R1/66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真菌 来源 环肽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抗炎药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抗炎药物领域,提供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两种环肽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和(II)所示;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挑取Aspergillus sp.GXNU‑BG1菌株,接入培养瓶中,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将种子培养液中的菌株转接入固体大米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真菌菌丝;将上述培养好的真菌菌丝用乙酸乙酯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浓缩浸膏,将获得的浓缩浸膏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收集5%~40%氯仿/甲醇洗脱液,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本发明所得两种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组织损伤或病原体不可或缺的防御机制,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灼烧感、痛感、瘙痒感及功能障碍等。一般说来,炎症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有利于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但在更多情况下,过于激烈的炎症反应不仅阻碍了病情的缓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对机体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因此,维持正常的炎症水平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据估计,全世界有约20亿人被各种类型的炎症所困扰。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但这些药物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和耐受性,如严重的胃肠道损伤、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和造成二次感染等。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物,对炎症的治疗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环肽类化合物作为药物分子,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免疫抑制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迄今为止,总共有超过40种环肽类药物正在临床应用中,平均每年约有一种环肽类药物进入治疗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环肽被发掘并鉴定。比较有名的天然来源的环肽药物主要包括从真菌中分离的免疫抑制药物环孢菌素;来源于海洋芋螺的镇痛药齐考诺肽;细菌来源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罗米地辛以及从海鞘中分离得到抗肿瘤药物普利肽新。海洋来源,特别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源的化合物具有可持续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性等特点,一直是药物筛选的天然宝库。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化合物,具有显著抑制抗炎活性,具有抗炎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类化合物,两种环肽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和(II)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两种环肽类化合物(I)和(II)是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于2021年01月04日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40。
具体地,上述两种海洋真菌来源的两种环肽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培养:挑取Aspergillus sp.GXNU-BG1菌株,接入培养瓶中,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
(2)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中的菌株转接入固体大米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真菌菌丝;
(3)分离:将上述培养好的真菌菌丝用乙酸乙酯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浓缩浸膏,将获得的浓缩浸膏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用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收集5%~40%氯仿/甲醇洗脱液,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得到结构式如式(I)和(II)的两种环肽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7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式废油桶压扁破孔机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带定位凸台的管夹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