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FRP筋抗剪强度的编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77994.5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鹿伟;于明东;孙会彬;王雷;吴怡林;陈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启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B11/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frp 筋抗剪 强度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FRP筋抗剪强度的编织方法,以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原料,其特点是,包括送纱、织网、浸胶、集束预成型、缠绕纤维网、缠绕螺纹、成型、冷却固化、牵引切割步骤;在传统的FRP筋制备工艺前加了纤维预编织的步骤,通过增加预编织和缠绕包覆即可实现;网状纤维与束状纤维结构不同,提高了FRP筋内纤维沿环向的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提高FRP筋材的各向同性,避免束状纤维在同一截面处发生全断面剪切破坏,提高了FRP筋的抗剪切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强度等性能;适用范围广,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FRP筋均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复合材料FRP筋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一种提高FRP筋抗剪强度的编织方法。
技术背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虽然混凝土内部的碱性环境能够给钢筋提供保护,但并不足以使钢筋免受锈蚀;FRP筋是由多股连续纤维(如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等)通过树脂基体材料(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进行胶合后,经特质的模具挤压并拉拔成型的;由于其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材料结合力强、透磁波性能强等优点,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FRP筋的制作多采用拉挤缠绕工艺生产,包括送纱、浸胶、成型、缠绕螺纹和加热硬化等过程,可以稳定的制造连续长度的FRP筋,保持恒定且连续的横截面;此方法的缺点在于成型之后的FRP筋受剪力作用时,束状纤维被剪断,导致FRP筋相比钢筋抗剪强度偏低,无法满足较高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FRP筋抗剪强度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FRP筋抗剪强度的编织方法,以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原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送纱,将纤维束从纱架中引出;
b织网,将部分引出的纤维束编织成网,形成二维纤维布;
c浸胶,将二维纤维布和纤维束分别匀速通过浸胶槽,使其充分浸润;
d集束预成型,浸胶过后的纤维束进入预成型模具中通过挤拉,初步集束成型,形成FRP筋的形状,并进行初步的成型固化,形成束状纤维;
e缠绕纤维网,将浸完胶的二维纤维布缠绕在集束成型的FRP筋表面,缠绕不同圈数;
f缠绕螺纹,在缠绕过二维纤维布的FRP筋表面均匀间隔缠绕纤维,通过纤维挤压形成螺纹;
g成型,将表面缠绕二维纤维布的FRP筋牵引进入成型模具中,材料挤拉成为最终的形状,并加热使其充分固化;
h冷却固化,将FRP筋冷却固化;
i牵引切割,采用切割器切断,制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b步骤的将部分引出的纤维束编织成网可以用现场机械编制法在纤维束外编织高密度高紧固性二维网。
进一步地,所述e步骤的将浸完胶的二维纤维布缠绕在集束成型FRP筋表面的缠绕方式为平行或垂直于束状FRP筋。
进一步地,所述e步骤的二维纤维布的缠绕压力为40~200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传统的FRP筋制备工艺前加了纤维预编织的步骤,通过在原有的自动化生产线中增加预编织和缠绕包覆即可实现;
2、二维纤维布与束状纤维结构不同,提高了FRP筋内纤维沿环向的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提高FRP筋材的各向同性,提高FRP筋的抗剪强度,避免束状纤维在同一截面处发生全断面剪切破坏;
3、提高了FRP筋的抗剪切力学性能;
4、提高了FRP筋的耐久性和强度等性能;
5、适用范围广,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FRP筋均可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启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启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7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雾水膜两用装置
- 下一篇:汽车空调能耗预测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