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牵引装置、控制方法及胶囊内窥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66639.8 | 申请日: | 2022-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9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明;彭国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45;A61B1/27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装置 控制 方法 胶囊 内窥镜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牵引装置,包括正负压装置、鲁尔接头、可分离牵引线,所述可分离牵引线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硅胶吸盘、硅胶管及圆锥头,所述可分离牵引线是硅胶管,其邵氏硬度为40°‑60°,所述硅胶吸盘的内表面区域分割为磨砂面和光面,所述磨砂面区域设置在硅胶吸盘的内侧壁靠近硅胶吸盘的末端一侧,光面区域与磨砂区域相邻设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胶囊内窥镜在食道的运动,并能自由控制胶囊内窥镜的观察角度,克服了胶囊内窥镜在食道中停留时间短,漏检率低,观察角度单一,装配繁琐以及分解困难等缺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有效提升检验速度和疾病检查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牵引装置、控制方法及其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胶囊内窥镜辅助检查领域,目前对食管的检查比较困难,原因主要是食管的特殊构造,胶囊内窥镜进入食管后,停留时间非常短,难以捕捉到有价值的影像。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牵引式胶囊内窥镜,在现有的胶囊内窥镜一端利用硅胶吸盘和牵引绳进行胶囊内窥镜的运行速度控制,这种硅胶吸盘采用光面构造配合胶囊内窥镜的端部,由于两者的装配面均为光面,在装配时,当硅胶吸盘尚未装配到位时就被吸附在胶囊内窥镜的端部,装配过程引起诸多工艺缺陷,包括装配不到位、吸盘漏气无法排解,吸引力不足脱落等,甚至在临床检查过程中需要借助气泵进行吸附和释放胶囊内窥镜,给受检者带来较大不便。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526014揭示了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及其制作方法,其主要包括一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容纳于袋状体中并引出牵引软线,其制作方法包括模具整合、贴膜保护、附着、定型、装配、封口上线的步骤,该发明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通过加工一个袋状体并用之来与传统胶囊内镜进行装配,最后完成封口、上线制成成品。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3004768提供了一种可释放和可磁控的细线管胶囊食道内窥镜,包括针筒、细线管、真空吸盘以及胶囊内窥镜,其中的细线管一端与针筒连接,另一端与真空吸盘相连接,该技术方案通过细线管和真空吸盘来控制胶囊内窥镜通过食道的速度,并且能自由控制胶囊内窥镜的观察角度。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业界为了提供足够吸力给胶囊内窥镜,采用增大硅胶吸盘的外径、增加壁厚或借助两用气泵提高吸附力,硅胶吸盘外径和壁厚加大后往往给受检查带来吞咽、操作困难及携带困难等新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大幅提升检验速度和疾病检查率,适应食道特殊构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牵引式胶囊内窥镜,为健康中国助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控制方法及胶囊内窥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包括正负压装置、鲁尔接头、可分离牵引线,所述可分离牵引线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硅胶吸盘、硅胶管及圆锥头。
进一步的,所述可分离牵引线是硅胶管,其邵氏硬度为40°-60°。
进一步的,所述可分离牵引线的硅胶吸盘、硅胶管及圆锥头三个部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管是外径1.0~1.5mm、内径为0.5~1.0mm的空心管。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管表面设置丝印刻度,刻度以硅胶吸盘为圆点,初始刻度定义在距离硅胶吸盘的150mm~200mm处,刻度是条状圈、圆点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正负压装置设置内腔道,内腔道进一步设置开闭阀门,所述正负压装置还设置使内腔道压强变大或变小的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构是活塞压缩内腔道或软质可压缩球囊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可分离牵引线的外表面涂覆亲水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66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