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8439.1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潘栋;杨煕;黄式龙;冯建桥;王士晓;宋扬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5/01;E04C5/16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层 厚度 可控 钢筋混凝土 结构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模板(1)之间的竖向主筋(2),其包括中位主筋(201)和侧位主筋(202);
设于模板(1)之间的植筋主模块(3),所述植筋主模块(3)包括对称设置的主筋定位部(302),设于所述主筋定位部(302)之间实现二者固定连接的套筒连接部(301),所述套筒连接部(301)设有用于实现所述中位主筋(201)精确定位的第一定位卡槽(303);
与所述植筋主模块(3)匹配设置的植筋副模块(4),所述植筋副模块(4)包括与所述主筋定位部(302)匹配的部件基体(401)、设于所述部件基体(401)之间用于实现所述侧位主筋(202)精确定位的第二定位卡槽(402),所述主筋定位部(302)、部件基体(401)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402)和第一定位卡槽(303),实现对所述中位主筋(201)和侧位主筋(202)锁止定位;
设于所述套筒连接部(301)内的预埋套筒(5),所述预埋套筒(5)内设有防堵螺钉(6),所述竖向主筋(2)、植筋主模块(3)、植筋副模块(4)以及模板(1)共同构成腔体,向该腔体内注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层(8),继而取出所述防堵螺钉(6)并插入植筋(7),完成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连接部(301)内部设有安装通孔(305),所述预埋套筒(5)设于该安装通孔(3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定位部(302)侧边均布设有第一对设螺杆通孔(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基体(401)一端部设有端部插入口(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基体(401)侧边设有与所述第一对设螺杆通孔(304)匹配的第二对设螺杆通孔(4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设螺杆通孔(304)和第二对设螺杆通孔(402)对应位置,设有定位螺杆(4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杆(405)两端分别设有紧定螺母(406)。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套筒(5)设有内部通孔(501)。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7)一端设有端部螺纹(701)。
10.一种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保护植筋主模块上的第一定位卡槽与竖向主筋保持滑动连接,同时调整植筋主模块至适当位置,沿植筋副模块中设有的端部插入口滑动连接至植筋主模块的端部,并调整植筋主模块至植筋副模块外侧与侧位主筋保持紧密接触;
S200:将定位螺杆插入第二对设螺杆通孔,定位螺杆同时穿过第一对设螺杆通孔与第二对设螺杆通孔,从而将植筋副模块与植筋主模块固定连接,用紧定螺母固定于定位螺杆两侧,完成植筋副模块的安装;
S300:将预埋套筒螺纹配合安装至安装通孔内,并使预埋套筒的前端探出一定长度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将防堵螺钉安装至内部通孔前端,并将模板保持竖直方向并与防堵螺钉头部保持紧密接触并安装固定,从而在预埋主筋与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保护层的浇筑腔;
S400:浇筑混凝土形成包括混凝土保护层的墙体,等待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与防堵螺钉,即可得到作为植筋插入口的内部通孔,将植筋配合安装至内部通孔内,完成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84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