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矩器壳体加工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7340.X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9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昊;李长河;赵同涛;崔建涛;徐帅强;周宗明;万斌辉;王奇森;张朝阳;吉卫喜;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0 | 分类号: | B65G49/00;B65G61/00;B65G47/90;B65G47/04;B65G47/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矩器 壳体 加工 生产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矩器壳体加工生产线,涉及变矩器生产线领域,针对目前变矩器生产时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的生产进度缓慢、残品率较高的问题,包括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机器人运输系统、自动化夹具系统;工件在三个不同工位通过自动化夹具系统实现定位并夹紧,移载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机械手爪抓取工件分别进行两侧加工;配置变矩器壳体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变矩器壳体的自动化上下料、精密化加工,提高了变矩器壳体的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全自动化设计、产线布局合理能够改善加工环境,提高了工人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矩器生产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矩器壳体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变矩器作为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具有增扭、液力偶合、锁止等作用。变矩器壳体是变矩器不可或缺的组件,其生产类型为批量生产。然而,大多数企业生产模式为功能模块相对独立的离散式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变矩器壳体传统生产过程工艺种类复杂,生产过程上下料与工装技术方案落后,难以实现对最终产品的把控。现有技术中,发明CN201610530951.9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给机床自动化上下料集成系统,采用多个外夹式的机械手实现工件的上下料,然而该方案不利于多生产节拍的变矩器壳体的自动化上下料且不利于进行大型料框的吊装,且外夹式的机械手无法实现对变矩器壳体以及料框的抓取。在发明 CN202010582127.4公开了一种内撑式机械手,该机械手通过气缸带动连杆滑块上行,该方案不利于夹持重量较大且无法实现对内孔深度较小的变矩器壳体的可靠夹持。目前,没有相关的变矩器壳体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现有的变矩器壳体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困难、工艺技术要求不明确、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的生产进度缓慢、残品率较高的技术难题,无法实现变矩器壳体规模化、透明化、高效化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矩器壳体加工生产线,通过配置上下料系统、转运系统、夹具系统,可以实现变矩器壳体的自动化上下料、精密化加工,提高了变矩器壳体的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全自动化设计、产线布局合理能够改善加工环境,提高了工人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变矩器壳体加工生产线,包括:
转运系统,包括多个转运机器人;
上料系统,配合有第一转运机器人;
加工系统,包括对应多道加工工序的多组加工装置,相邻组加工装置之间设有移载装置;
码垛系统,与上料系统并列布置,获取承载加工系统输出工件的料框并进行码垛;
上料系统通过第二转运机器人对接加工系统首道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装置,以输入待加工工件至加工系统;加工系统末道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装置通过第二转运机器人对接码垛系统,以输出加工后的工件至料框。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系统设有并行的两条,分别为第一上料系统和第二上料系统,第一转运机器人位于上料系统的首端,抓取待加工工件后同时上料至两条上料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装置包括倾斜布置的底板和布置于底板上的压紧组件,底板上设有凹槽,压紧组件上设有用于承载工件的配合部,维持位于配合部上的工件处于倾斜状态以便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系统配合有第三转运机器人,第三转运机器人末端连接有机械手,机械手包括定位气缸和一对手爪,定位气缸和手爪之间共同形成夹持部,手爪从工件轴向端面进行夹持,定位气缸抵接工件侧面。
进一步地,首道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装置、末道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装置、上料系统和码垛系统对应位于其形成矩形的四角位置,且第二转运机器人位于矩形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7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