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膜表面改性处理方法和环保型电热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5530.X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4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可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2;H05F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戴圆圆 |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表面 改性 处理 方法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膜表面改性处理方法和环保型电热膜,属于采暖领域。通过将碳纤维和PET薄膜进行无溶剂绿色环保的UV光固化表面处理,得到可以长时间储存放置的碳纤维预浸料和PET功能膜,在需要进行多层复合工艺处理的时候,将两者复合,进行短时间的加热交联,通过羧基与环氧基团的交联反应,就可以获得具有高的间层复合力、结构紧密的复合层,使电热膜能够大规模便捷地被贴附在墙体上,通电后就能够产生远红外辐射从而实现采暖,施工方便,低碳环保,所得电热膜还具有高的稳定性、粘附力、柔韧性以及良好的耐候性,可解决电热膜容易变形、使用寿命较短,存在因静电产生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膜表面改性处理方法和环保型电热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地暖、墙暖采暖产品在家居采暖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高。墙暖相对于地暖的地板采暖而言,它是墙壁采暖,也就是将采暖设备安装在墙壁上。目前的墙暖都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将采暖设备设计成薄板状模块挂在墙上。但是,现有的墙暖产品还是存在寿命短、易变形、辐射效果差、不美观等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墙暖设备的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墙暖解决方案。当然该解决方案涉及到发热材料制备、采暖墙成型(发热材料如何与墙体融合)以及采暖系统搭建等诸多方面。在电热膜的制备过程中,其核心部件是多层的碳纤维以及PET膜,两者进行多层复合来制备电热膜。为了施工的便捷性,需要提前将碳纤维层以及PET膜层分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在电热膜的制备过程中,其核心部件是多层的碳纤维以及PET薄膜,将两者进行多层复合来制备电热膜。需要提前将碳纤维层以及PET膜层分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为了施工的便捷性,提前进行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预浸料以及PET功能膜需要能够长期稳定储存,在制备热电膜的时候进行加工使用。如果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预浸料以及PET功能膜不能长期稳定储存,那么就需要在碳纤维以及PET膜进行完表面改性处理之后马上进行热电膜的制备工艺,从工艺的便捷性方面来说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膜表面改性处理方法和环保型电热膜,旨在解决在制备电热膜的过程中,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预浸料以及PET功能膜不能长期稳定储存,导致制备工艺便捷性受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膜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所述电热膜包括PET膜层和碳纤维层,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将组成含环氧基UV固化胶的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所述含环氧基UV固化胶;然后将所述含环氧基UV固化胶与碳纤维进行浸涂,并采用紫外光进行光固化,制备得到UV固化含环氧基胶层复合碳纤维预浸料;
其中,按重量份计算,所述含环氧基UV固化胶包含如下原料:光引发剂3-5份,环氧丙烯酸酯UV树脂30-40份,环氧丙烯酸酯稀释剂20-3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UV树脂20-40份;
S20,对PET薄膜进行表面改性:
将组成UV固化含羧基涂料的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所述UV固化含羧基涂料;然后将所述UV固化含羧基涂料涂布到PET薄膜上,并采用紫外光进行光固化,制备得到UV固化含羧基涂层表面处理PET功能膜;
其中,按重量份计算,所述UV固化含羧基涂料包括含如下原料:光引发剂3-5份,羧基丙烯酸酯单体5-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30-40份,高酸值聚酯丙烯酸酯UV树脂40-50份。
可选地,将至少一层所述UV固化含环氧基胶层复合碳纤维预浸料与至少一层所述UV固化含羧基涂层表面处理PET功能膜贴合在一起,加热交联,完成电热膜关于PET膜层和碳纤维层的制备。
可选地,所述固化能量密度为1000-2000mj/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可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可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5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