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3709.1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9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凡;王松林;许冬峰;张欢;刘园园;杨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80 | 分类号: | D01F6/80;C08G69/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pa6 工业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尼龙工业丝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PA6/5T共聚酰胺切片经萃取干燥后,进行熔融纺丝,再依次经过侧吹风、上油、牵伸、卷绕后,得到高强度PA6工业丝;所述PA6/5T共聚酰胺的化学结构式中,m为PA6/5T共聚酰胺中PA6组分所占摩尔比例,n为PA6/5T共聚酰胺中PA5T组分所占摩尔比例,m+n=1;其中m:n的摩尔比范围为50~99:1~50。本发明以PA6/5T共聚酰胺进行纺丝,通过调控PA6与PA5T的组分比例,可得到成本低廉、聚合和纺丝性能稳定性高的高强度PA6工业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尼龙工业丝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俗称尼龙,由于其出色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在很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业丝领域。传统的工业丝多采用尼龙66、尼龙6制备,常规尼龙66工业丝强度均在8.4cN/dtex以上,而尼龙6工业丝强度通常在8.0cN/dtex以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尼龙工业丝的强度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尼龙66工业丝可达到的最高强度为9.19cN/dtex。而尼龙6工业丝生产通过由两步法改为一步法,其强度有所提高,但受材质本身性质所限,尼龙6工业丝的强度仍在7.9~8.1cN/dtex的范围内,低于尼龙66工业丝的强度。并且在此之后,无论是纺丝工艺的调整还是设备的更新,尼龙工业丝的强度都难以有质的突破。
尼龙6的熔点低于尼龙66,其软化点温度也要低于尼龙66,在橡胶硫化时会造成其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高端工业丝一般常采用尼龙66,但尼龙66价格远高于尼龙6,通常为尼龙6的两倍以上,造成成本高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尼龙6中添加部分无机填料达到增强的效果,但是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并且在高粘物料中混入无机填料也容易发生团聚、凝胶化等问题,对纺丝温度和组件压力产生较大影响,更高的纺丝温度也会带来更高的能耗和原料氧化变性等问题。另外,在制备细单丝的情况下,无机填料的引入极易造成柱头和毛丝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尼龙6工业丝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在尼龙6中引入尼龙5T结构单元进行共聚增强改性,之后通过纺丝工艺的优化改进,得到高强度的PA6工业丝。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PA6/5T共聚酰胺切片经萃取干燥后,进行熔融纺丝,再依次经过侧吹风、上油、牵伸、卷绕后,得到高强度PA6工业丝;
所述PA6/5T共聚酰胺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m为PA6/5T共聚酰胺中PA6组分所占摩尔比例,n为PA6/5T共聚酰胺中PA5T组分所占摩尔比例,m+n≤1;其中m:n的摩尔比范围为50~99:1~50。
本发明采用PA5T作为PA6增强改性的共聚单元,PA6与PA5T两种组分由于分子结构比较接近而具有很好的相容性,PA5T的引入对于PA6的聚合和可纺性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以大幅提升PA6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从而制备高强PA6工业丝。PA6和PA5T两种结构单元不同的摩尔比对工业丝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通过调控组份比例以得到纺丝性以及强度均较佳的工业丝。而且,由于两种组分的原料单价基本接近,可控制生产成本,得到成本低廉、聚合和纺丝性能稳定性高的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制备工艺路线。最终制得高强度PA6工业丝的强度范围为8.1~9.0cN/dtex,并且随着共聚酰胺中PA5T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PA5T组分含量超过限定范围后的纺丝性能会有所下降,还会导致无法纺丝。
作为优选,所述PA6/5T共聚酰胺的熔点为180~270℃,相对粘度为2.4~3.2。
PA6/5T共聚酰胺的熔点和相对粘度会影响纺丝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熔融纺丝的温度为220~3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3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