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0085.8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3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彤;刘进成;倪申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3/44 | 分类号: | C25D3/44;C25D5/44;C25D5/48;C25D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陈洁 |
| 地址: | 313219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表面 直接 电镀 亚光 镀层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手机外壳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包括1:喷砂:采用白刚玉材质砂粒对待镀件进行喷砂处理;机械打磨抛光:砂纸打磨,清洗;2:以无水氯化铝和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为原材料配制的离子液体为活化液,以压铸铝手机中框为阳极,以铝板为阴极,进行活化处理;3:以AlCl3‑EMIC离子液体为电镀液,镀液中引入菲的衍生物,以活化后的压铸铝手机中框为阴极,高纯Al板为阳极,进行电镀;4:用无尘纸擦拭试样表面残余的离子液体,然后用无水乙醇漂洗,超声干燥。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手机中框呈现明显的金属色泽且色泽均匀一致,为后续化抛氧化、阳极氧化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外壳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中框作为核心结构件在智能手机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手机中框最主流的材质为压铸铝合金,因为其重量轻、加工成本低,工艺成熟。但压铸铝合金有几点不足:硬度低、耐蚀性差且阳极氧化后外观均匀性很难满足使用需求,其本质原因是合金中含有的Si元素造成了成分、组织的不均匀。
离子液体不含水、电化学窗口宽、电导率高,非常适用于活泼金属的电沉积。在AlCl3-EMIC(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中电镀高纯Al镀层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因此在压铸铝合金表面直接电镀高纯度铝然后再阳极氧化可以很好解决压铸铝合金直接阳极氧化遇到的难题。但直接沉积的镀层表面粗糙,装饰性不高,后续抛光处理工序较复杂。通过往镀液中引入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如整平剂、光亮剂等,可以获得平整或光亮的镀层外观,极大提高镀件的装饰性。而且,由于电镀纯铝镀层纯度高,非常适用于氧化氧化工艺。
因此,本发明创新性的提出将含添加剂的离子液体电镀液用于手机中框的表面处理,即在压铸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为后续化抛氧化、阳极氧化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得到均匀高亮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手机中框表面直接电镀亚光铝镀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材前处理:ADC12压铸铝合金手机中框,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抛光,1、喷砂:采用白刚玉材质砂粒对待镀件进行喷砂处理;2、机械打磨抛光:砂纸打磨,抛光结束后进行清洗;
步骤2:以无水氯化铝(AlCl3)和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C)为原材料配制的离子液体(AlCl3-EMIC)为活化液,以压铸铝手机中框为阳极,以铝板为阴极,进行活化处理;
步骤3:电镀:以AlCl3-EMIC离子液体为电镀液,以活化后的压铸铝手机中框为阴极,高纯Al板为阳极,进行电镀;
步骤4:镀后清洗:电镀结束后,用无尘纸擦拭试样表面残余的离子液体,然后用无水乙醇漂洗,超声干燥,留待后续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白刚玉材质砂粒粒径为100~320目,喷砂气压为0.1~0.8MPa,喷嘴距离待镀件垂直距离10~20cm,喷砂时间2~1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机械打磨抛光采用600~3000目砂纸,干磨或者湿磨两种方式,抛光结束后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10min,酒精超声清洗5~1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活化电流密度为10~50mA/cm2,活化时间10~30s,活化次数1~2次,整个活化过程在氮气保护的气氛手套箱内进行,AlCl3和EMIC的摩尔比值为1.5~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电镀液中引入的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为菲的衍生物,浓度0.2~5g/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电镀的电流密度5~20mA/cm2, 电镀时间30~100min,镀液3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0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内部监测充电座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双头结构的调拌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