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08442.9 | 申请日: | 2022-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芳;沈岚;冯利;沈扬涵;毛碧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24 | 分类号: | C12Q1/24;C12Q1/18;C12N1/02;C12N1/1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草莓 腐霉根腐病 病原菌 致病性 鉴定 接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作为致病菌的腐霉类病原菌菌株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后,于菌落边缘取菌丝块;接种容器及草莓苗选择:取直径为9~10mm的滤纸片对折后再对折放入直径为5~6cm、高为10cm的玻璃瓶作为接种容器,选取草莓匍匐茎繁殖所得的高7~8cm的未定植于基质的健康小苗;将菌丝块倒扣放置于草莓根茎部进行接种作为处理组,将菌丝块改成同样大小的培养基块作为对照组;将处理组和对照组放入人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从接种后24h开始每过24h进行致病性观察与记录。本发明操作简单,接种后可以随时观察病原菌致病的进程,全程记录病害发生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接种、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种类多,危害根部、茎基部,严重的导致整株枯死,近几年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发展。
瓜果类植物根腐病致病性鉴定方法-----《一种西葫芦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范围》告知:将供试种子分别于2%NaCl溶液浸泡5min,捞出控干水分,催芽后播种;每钵播10粒出芽种子,每个品种播种2钵(接菌和不接菌对照各1钵),置于25~30℃温室中常规管理。
草莓匍匐茎繁殖方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匍匐茎属于营养器官;所以不会采用种子播种后幼苗作为接种对象。
目前现有的草莓根腐病致病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包括以下:
方法1、“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中告知:
接种前适时绕水保持营养钵内基质湿润,用玻璃棒在距草莓幼苗根茎约2厘米处扎一孔,用灭菌刀片在草莓须根部造成伤口若干,将25毫升的接种体悬浮液灌入孔内,设置伤根不接种为空白对照。接种后,植株保湿48h后转入光照强度温室培养。
方法2、“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中告知:
将纯化好的菌种按照土壤接菌量2%与土壤混匀接种。
方法3、“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中告知:
将分离纯化的病原菌用接种环涂抹接种到健康草莓植株的根、茎、叶,接种后的植株保湿置于室温条件下培养。
方法4:“草莓土赤壳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中告知:
根部离体接种法。
草莓根腐病病原菌为腐霉属的旋柄腐霉(phytopythium helicoides),为卵菌,在普通PDA培养基上不易长出孢子,孢子接种需要专门诱导培养过程复杂,耗费时间,效率低。因此,上述常规的病原菌拌土、根部离体接种法以及打孔灌入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致病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方法1、接种前需要制备接种体悬浮液,腐霉类病原菌需要诱导孢子培养后制备接种体悬浮液,操作复杂;基质中接种不易观察病原菌侵染过程;
方法2、通过PDA到WA到CA培养基也是诱导包子囊后再与土壤混匀接种,过程复杂;土壤等基质中接种不易观察病原菌侵染过程;
方法3、该方法在基质中根部接种操作难;文献中虽然未详细说明是否是离体接种,按照实际可操作性应该是离体接种,与自然发病过程差异大。
方法4、根部离体接种的话与自然发病过程差异大,即接种方法不够自然。
因此,上述方法1~3由于在基质中接种,需要将把草莓苗从基质中挖出来才能观察到植株根及茎基部是否被侵染,但是草莓苗挖出后就难以再种回去,所以不易观察病原菌致病过程,只能观察记录植株地上部分。方法3、4离体接种可以观察,但离体跟活体病原菌侵染时间及发病进程肯定会有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8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