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886.1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3 | 分类号: | G01S7/483;G01S7/495;G01S7/497;G01S1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信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0 | 代理人: | 刘嘉怡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测距 精确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在导航卫星上搭载星间激光测距设备和CCD相机,激光测距设备获取导航卫星之间的双向激光测距观测量,CCD相机获取CCD图像,并通过DEM数据辅助下对CCD图像进行几何校正;S02:地面监测站接收观测数据,与步骤S01获取的星间激光测距数据进行数据组合,根据组合数据得到初始方位元素,利用初始方位元素和CCD图像计算坐标;S03:数据处理中心生成导航卫星轨道及钟差产品。本发明利用卫星之间星间测距观测量以及CCD相机测量参数,提高动态点位的定位效率,同时减少定位误差,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卫星激光测距误差,提高了导航卫星的测量精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对地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激光测距是利用安置在地面上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所发射的激光脉冲,跟踪观测装有激光反射棱镜的人造地球卫星,以测定测站到卫星之间的距离的技术和方法。是卫星单点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可达厘米级。但是现有的卫星激光测距会受到很多影响,其中激光测距和激光光束指向会直接造成激光光斑位置产生偏移,还有会有大气、测时等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在导航卫星上搭载星间激光测距设备和CCD相机,激光测距设备获取导航卫星之间的双向激光测距观测量,CCD相机获取CCD图像,并通过DEM数据辅助下对CCD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S02:地面监测站接收观测数据,与步骤S01获取的星间激光测距数据进行数据组合,根据组合数据得到初始方位元素,利用初始方位元素和CCD图像计算坐标;
S03:数据处理中心生成导航卫星轨道及钟差产品,同时确定每颗卫星的非整数模糊度参数,发送给用户;
S04:用户接收导航信号,获取相位观测坐标,并解码得到导航卫星的星间激光测距数据,以及激光测距设备与导航信号发射设备之间的时延参数信息,并对激光测距观测量参数进行预处理;
S05:用户利用观测得到的导航卫星相位观测量和星间精密距离,结合CCD图像和用户接收的相位中心参数,确定自身位置。
进一步的,S01中,获取CCD图像成像时卫星平台的瞬时姿态数据、CCD图像的像元畸变参数,获得测区的DEM数据;
进一步的,S02中,CCD图像计算坐标:获取DEM数据,获得与CCD图像相一致的区域,使用12.5米分辨率的ALOS PALSAR数据,计算这些像元的标准差,将该标准差作为该像元的地形起伏度的计算结果。
进一步的,S04中,预处理包括粗差剔除、相对论修正、设备时延修正,消除系统误差,并通过双向测距观测量的相加、相减组合,形成与导航信号发射时刻对应的星间精密距离和钟差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坐标计算误差,给定误差值,误差大于给定误差值,则根据结果进行迭代。
进一步的,激光测距设备信号收发时延参数变化小于0.3ns/24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卫星之间星间测距观测量以及CCD相机测量参数,提高动态点位的定位效率,同时减少定位误差,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卫星激光测距误差,提高了导航卫星的测量精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精确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