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继阀全自动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3309.6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6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闫伟;李海林;范恒境;张永;郭延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柏柏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继 全自动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继阀全自动测试装置,包括气源、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第三气控阀、比例阀和压力传感器;气源的输出端具有两条支路;气源、第一气控阀和被试件构成第一测试通路;气源、第二气控阀和被试件构成第二测试通路;气源、第三气控阀和被试件构成第三测试通路;比例阀设置于第三测试通路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通路、第二测试通路和第三测试通路上。本发明能够完成被试件中继阀的多个性能测试,无需反复拆装被试件中继阀,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整个测试过程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显著提高了测试精度,方便实用,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试件中继阀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中继阀全自动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各车制动系统中都设有被试件中继阀装置,其用来控制向车辆制动缸充风和排风。因此,中继阀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制动功能及车辆运行安全。中继阀的性能检测一般包括被试件中继阀的泄露测试、列车管阶段减压增压测试、媾鞴灵敏度测试、列车管风缸容量测试以及过充测试。常规的上述测试装置多为独立的装置,在实际测试时,需要将被试件中继阀先安装在一个测试装置上进行性能的测试,待该测试完成后再将被试件中继阀从该测试装置上拆卸下来,然后再将被试件中继阀安装在其他的测试装置上进行测试,因此需要反复的拆装被试件中继阀才能完成上述性能的测试,大大降低了测试效率,而且常规的测试装置多是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测试精度低,无法保证产品良率。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被试件中继阀多性能测试的全自动测试装置以克服现有测试装置存在的测试效率低以及测试精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中继阀全自动测试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完成被试件中继阀的多个性能测试,无需反复拆装被试件中继阀,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整个测试过程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显著提高了测试精度,方便实用,易于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阀全自动测试装置,包括:
气源,其用于为被试件中继阀的测试供气,所述气源的输出端具有两条支路;
第一气控阀,其设置于所述气源输出端的其中一条支路上,所述第一气控阀连接被试件中继阀的第一个端口,以使气源、第一气控阀和被试件中继阀构成第一测试通路;
第二气控阀,其一端连接第一测试通路,其另一端连接被试件中继阀的第二个端口,以使气源、第二气控阀和被试件中继阀构成第二测试通路;
第三气控阀,其设置于所述气源输出端的另一条支路上,所述第三气控阀连接被试件中继阀的第三个端口,以使气源、第三气控阀和被试件中继阀构成第三测试通路;
比例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三测试通路上,所述比例阀设置于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二气控阀之间;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通路、第二测试通路和第三测试通路上,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每个测试通路上的压力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气控阀和列车管风缸,所述第四气控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列车管风缸,所述第四气控阀的另一端连接被试件中继阀的第四个端口,以使被试件中继阀、第四气控阀和列车管风缸构成第四测试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测试通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所述第四测试通路上的压力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连接所述第四测试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充风缸,所述过充风缸连接所述第二测试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充风缸和所述列车管风缸均连接有第一阀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总风缸,所述总风缸连接所述气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3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