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7562.2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1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姜庆伟;张田翔;左丽军;冯海滨;高炳臣;赵跃林;张文;王肖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钢耐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04;G01N3/06;B08B1/00;B08B1/02;B08B5/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王丹丹 |
地址: | 6534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材料 成品 性能 测试 装置 | ||
1.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立板(1),其特征在于:立板(1)的上方一侧安装有减速电机(2),所述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有定位件(3),所述立板(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导向槽(4),所述导向槽(4)的内部滑动穿插有支板(5),所述支板(5)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收集布袋(6),且支板(5)的一侧上部设置有测试件(7);
所述定位件(3)包括连接于减速电机(2)输出轴的限位筒(31),所述限位筒(31)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挡块(32),且限位筒(31)的另一端外部设置有套块(33),所述挡块(32)的上下侧和套块(33)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外定位器(34),所述限位筒(3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把手二(35),所述把手二(35)的一端位于限位筒(31)的内部位置处连接有内定位器(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31)的外径小于被测试材料的内径,所述挡块(32)和套块(33)的外径均大于被测试材料的外径,所述限位筒(31)的外部和套块(33)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牙齿,所述套块(33)与限位筒(31)之间通过螺牙齿旋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器(36)包括连接于把手二(35)一端的螺杆二(361),所述螺杆二(361)的外部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套筒(362),所述螺纹套筒(362)的一端两侧均铰接有调节杆二(363),所述限位筒(31)的内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滑动穿插有夹条块(364),两个所述夹条块(36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凹槽(365),两个所述调节杆二(36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凹槽(365)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器(34)包括有壳体筒(341),所述壳体筒(34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夹块(342),所述夹块(342)的一端通过销钉与壳体筒(341)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筒(341)的上部嵌入滑动安装有T形轴(343),所述T形轴(343)的下端位于壳体筒(341)的内部位置处铰接有调节杆一(345),所述调节杆一(345)的下端铰接于夹块(342)的一端,所述T形轴(343)的外部套设有弹簧一(344),所述弹簧一(34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筒(341)的上侧和T形轴(343)的上端内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条块(364)的外侧连接有橡胶垫二(366),所述夹块(342)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垫一(346),两个所述橡胶垫一(346)相对的一端之间距离小于被测材料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件(7)包括设置于支板(5)一侧上部的两个限位板(71),两个所述限位板(71)的上侧之间转动安装有打磨辊(72),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板(71)的下方一侧安装有打磨电机(73),所述打磨电机(73)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74),所述限位板(71)的上方一侧转动安装有从动轮(75),所述从动轮(75)的一端与打磨辊(72)的一端相连接,且从动轮(75)与主动轮(74)之间通过皮带(76)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磨材料成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板(71)之间位于打磨辊(72)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罩(77),且另一个限位板(71)的下方一侧安装有吸风机(78),所述吸风机(78)的出风端设置有出尘管(79),所述出尘管(79)的下端设置于收集布袋(6)的内部,所述吸风机(78)的吸风端连接有吸尘管(710),所述吸尘管(710)的另一端设置于吸尘罩(77)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钢耐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未经云南昆钢耐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75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中基站的部署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基于局域网的出勤登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