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3389.0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民;蔡昌礼;杨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科威液态金属谷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90;H05K5/06;H05K9/00;H01Q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6554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自主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水下预设的充电发射端机构和机器人设备上的充电接收端机构,所述充电发射端机构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本发明在充电装置本体外部包裹有防水密封外壳,防水密封外壳包括防水层、密封层和无线吸波层,防水密封外壳外部涂有防水涂层,使得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在水下运行,从而避免水渗透到内部导致无法正常运作,甚至造成电路烧毁的问题,同时充电端口的充电滑槽与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能够更好地对接充电,从而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智能控制机器人领域飞速发展。随着环境变化,众多水下设备应运而生,但其巡航时间短,当电量到达设置最低阈值,需人工打捞更换电池,这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也给相关人员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目前机器人最常见的充电方式为接触式充电。接触式充电采用接口对接技术,在日常的机器人设备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水下,这种充电方式极易因接触不良而使水进入装置造成瞬间短路烧毁,极大影响了充电效率和设备正常运作。还有另外一种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基于一种无线连接充电系统,充电时,其空隙会附着一些毛发、液体以及含有金属的颗粒物,导致影响充电效率和设备有效运作。
而目前无线充电装置在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也经常因渗透液体导致无线装置无法正常运作,甚至造成电路烧毁,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水下机器人巡航时间短,当电量到达设置最低阈值,需人工打捞更换电池,这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也给相关人员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而无线充电装置充电时,其空隙会附着一些毛发、液体以及含有金属的颗粒物,导致影响充电效率和设备有效运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水下预设的充电发射端机构和机器人设备上的充电接收端机构,所述充电发射端机构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
所述硬件模块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外部包裹有防水密封外壳,所述防水密封外壳外部涂有防水涂层,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上开设有充电滑槽,所述充电端口上设置有对接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模块;
所述软件模块包括对接判断模块、指示灯控制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指示灯控制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二者均为电性连接,所述对接模块与对接判断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端机构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视觉基准模块,所述充电发射端机构接收机器人设备就位后,所述视觉基准模块进行充电端口的自动瞄准,再由所述充电滑槽滑入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开始充电。
优选的,所述防水密封外壳包括防水层、密封层和无线吸波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最外层,所述密封层位于中间层,所述无线吸波层位于最内层。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AC-DC降压模块和DC-DC稳压模块,所述AC-DC降压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通过DC-DC稳压模块提供给无线充电发射模块。
优选的,所述对接模块为霍尔开关。
优选的,所述对接模块接收对接判断模块发出的判断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向指示灯控制模块发出相应信号控制指示灯模块做出相应反应,并控制电源模块开始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科威液态金属谷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科威液态金属谷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3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