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2580.3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A61G10/00;A61J19/00;A61B5/0205;A61G1/013;A61G1/056;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高艳辉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故 救援 正压 防护 担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包括担架框架、担架板、睡囊、前拖座、后拖座和正压通气机构;担架框架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担架板活动嵌接在担架框架中,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贯穿槽;睡囊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担架板上,睡囊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前拖座设置在担架框架前方;后拖座设置在担架框架后方,后拖座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正压通气机构设置在后拖座上,能够为睡囊内部通入洁净空气。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
背景技术
核事故按核设施与核活动分类,有核反应堆事故,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事故,核燃料或放射性废物运输和贮存事故,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有关科研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贮存、处理和运输的事故,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空间物体动力源的事故,以及武器库等事故,主要以武器,核电站等事故。
核事故发生时,具有核辐射的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空气中,弥漫于核事故现场附近,这些放射性微尘和气体被吸入体内或落在人们身上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核事故现场工作的人员会第一时间被放射性物质伤害,造成皮肤灼伤,放射性物质还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被放射性物质辐射后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为了在转运核事故现场和核生化环境下的伤员时,防止核辐射、核微尘、有毒气体、有害细菌、病毒、毒素对伤病员造成的二次伤害,需要对核事故伤病员进行迅速转移,但是目前使用的普通担架无法避免核辐射现场的二次伤害,并且在转运过程中伤病员可能会呕吐,呕吐物如果堵塞口鼻,甚至会发生窒息的情况,普通担架的平躺式设计无法解决伤员呕吐问题,伤员在发生呕吐时如保持平躺姿势,呕吐物会堵塞伤员口鼻造成窒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能够对核事故现场伤员进行封闭转移,并且针对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呕吐行为进行处理,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担架板转动,或呕吐行为检测机构监测预测伤员呕吐趋势控制担架板转动,使伤员在呕吐过程中保持侧卧姿势,避免呕吐物堵塞口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包括:
担架框架,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
担架板,活动嵌接在所述担架框架中,所述担架板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所述旋转支撑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贯穿槽;
睡囊,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上,所述睡囊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
前拖座,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前方,所述前拖座内部设有前轴承,所述旋转支撑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轴承内环固定连接,前拖座前侧还设有两个前把手;
后拖座,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后方,所述后拖座内部设有后轴承,所述旋转支撑杆的后端穿过所述后轴承,并与后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后拖座内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后拖座后侧设有两个后把手;
正压通气机构,设置在所述后拖座上,能够为所述睡囊内部通入洁净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从动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杆后端;
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后拖座内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后把手上,转运人员能够通过按动控制按键来控制伺服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呕吐收集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2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