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32580.3 | 申请日: | 2022-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A61G10/00;A61J19/00;A61B5/0205;A61G1/013;A61G1/056;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高艳辉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故 救援 正压 防护 担架 系统 | ||
1.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担架框架(1),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贯穿槽(11);
担架板(2),活动嵌接在所述担架框架(1)中,所述担架板(2)底面固定设有旋转支撑杆(21),所述旋转支撑杆(21)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贯穿槽(11);
睡囊(3),以头后脚前的方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上,所述睡囊(3)头部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呕吐收集机构(31);
前拖座(4),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1)前方,所述前拖座(4)内部设有前轴承(41),所述旋转支撑杆(21)的前端与所述前轴承(41)内环固定连接,前拖座(4)前侧还设有两个前把手(42);
后拖座(5),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1)后方,所述后拖座(5)内部设有后轴承(51),所述旋转支撑杆(21)的后端穿过所述后轴承(51),并与后轴承(51)的内环固定连接,后拖座(5)内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杆(21)转动的驱动机构(52),后拖座(5)后侧设有两个后把手(53);
正压通气机构(6),设置在所述后拖座(5)上,能够为所述睡囊(3)内部通入洁净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2)包括:
从动锥齿轮(521),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杆(21)后端;
伺服驱动电机(522),设置在所述后拖座(5)内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22)的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21)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3);
控制按键(524),设置在所述后把手(53)上,转运人员能够通过按动控制按键(524)来控制伺服驱动电机(52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呕吐收集机构(31)包括:
单向止回阀板(311),设置在所述睡囊(3)头部位置一侧,能够在睡囊(3)倾斜时通过重力作用打开;
密封空腔(312),罩设在所述单向止回阀板(311)外侧,且所述密封空(312)罩设的担架板(2)表面设有收集口(313);
收集盒(314),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底面,且与所述收集口(313)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囊(3)包括:
睡囊底座(32),固定设置在所述担架板(2)上;
睡囊罩(33),通过密封拉链(331)连接在所述睡囊底座(32)上;
面罩(34),设置在所述睡囊罩(33)的头部位置处,所述面罩(34)上设有对讲系统(341),所述对讲系统(341)包括设置在所述面罩(34)内侧面的咪头(342)和设置在面罩(34)外侧面的扬声器(343),伤病员的声音能够被咪头(342)获取,并经所述扬声器(343)播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34)还包括呕吐行为监测机构(344),所述呕吐行为检测机构(344)包括设置在面罩(34)内侧面的声音识别器(3441)和气味识别器(3442),所述声音识别器(3441)和气味识别器(3442)能够识别呕吐声音和呕吐物中胃酸气味,并能够通过识别信号控制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22)的启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囊罩(33)的面罩(34)两侧分别设有操作孔(35),每个所述操作孔(35)上密封连接一个操作手套(36),转运人员能够戴上操作手套(36)并通过操作孔(35)伸入睡囊(3)内部进行护理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救援正压式防护担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框架(1)左右两侧内部分别设有牵引机构(12),所述牵引机构(12)包括:
滚筒(121),转动式设置在所述担架框架(1)的框体内部;
发条弹簧(122),卷绕在所述滚筒(121)上;
牵引索(123),一端与所述发条弹簧(122)外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担架板(2)侧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25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