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17712.5 | 申请日: | 202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孔保华;徐舰航;刘骞;陈倩;夏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13/60 | 分类号: | A23L13/60;A23L13/40;B33Y70/10;B33Y1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猪肉 黄原胶 组合 食品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型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该发明选用猪里脊肉为原料,黄原胶、食盐、十三香和水作为辅助成分,添加不同比例黄原胶改善猪肉糜的流变特性和蒸制后的质构特性,同时测定3D打印猪肉糜蒸后的尺寸、蒸煮损失、水分分布、基本成分和色差,最终得到最适合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本发明使用3D打印技术解决了纯猪肉蒸煮损失大和质构特性差等问题,使用黄原胶解决了猪肉糜自身无法挤出和支撑的问题,对日后研究3D打印肉糜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数字制造技术。它是一种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图纸为基础,通过逐层添加物料(又称“墨水”),就可以将图纸上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三维结构物体的先进技术。3D打印技术起源于制造业,美国发明家Charles Hu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3D打印机,由于该技术节省了传统工艺制作模具的时间并具有定制成形的优点,近几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目前,研究人员已研发出大量以巧克力、面团、果蔬等为墨水的3D打印食品,但是以肉类为墨水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鱼肉和鸡肉,猪里脊肉作为人类可以吸收的高级蛋白质的廉价来源,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但是还没有以猪里脊肉为原料的3D打印特性的研究,这是因为肉糜本身不具有适合打印的挤出和支撑能力。黄原胶是野油菜的黄单胞菌产生的阴离子胞外分支多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和对热、酸、碱的稳定特性,还与盐类有很好的相溶性,已有研究证明黄原胶具有改善食品原料的3D打印特性,因此探求一种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猪里脊肉糜自身不具有挤出和支撑能力的基础上,根据黄原胶具有形成凝胶和改善流变特性等能力,提供了一种3D打印猪肉糜-黄原胶组合食品的配方,同时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使用这种配方和方法可以使3D打印猪里脊肉糜顺利从喷嘴处挤出而不堵塞,并在打印平台上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而不坍塌。
为实现上述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123D Design软件设计3D打印模型,采用长方体模型,由于其在打印过程中X、Y和Z轴的共同运动,因此可以更好的评价打印特性。将3D打印模型导出为.stl格式,利用Repetier-Host软件进行切片,将切片后的模型导出到USB中以.gcode格式保存,将USB与打印机连接,等待打印。
(2)预处理:将新鲜的猪里脊肉和猪背膘用4℃冰水进行漂洗,漂洗后用厨房纸擦干。将猪里脊肉切成模型大小,一式3份,作为对照组1。猪里脊肉和猪背膘被切成2*2*2cm小块,等量称取5份混合均匀的猪里脊肉(剔除筋膜)和猪背膘备用。
(3)调味:向步骤(2)的5份混合物料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十三香。
(4)绞碎:将步骤(3)的混合物料放入绞肉机中,不添加黄原胶的物料作为对照组2,用一定量4℃冰水将不同比例的黄原胶溶解后加入到肉中,再将剩余的冰水全部加入到混合物料中开始绞肉。
(5)打印:将步骤(4)混合物料分别注入打印机的料桶中,设置打印温度、打印高度打印速度和打印填充率,开始打印。
(6)定型:将步骤(5)打印完成后的样品静置30min进行定型。
(7)蒸制:将步骤(6)定型的样品在100℃条件下蒸制15min,蒸制后吸干表面水分,待恢复至室温测定指标。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特征:
所述(1)中使用的模型为4*4*2cm。
所述(2)中猪里脊和猪背膘的质量分别为170g和30g。
所述(3)中食盐和十三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77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