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11664.9 | 申请日: | 2022-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忠乐;李建涛;张宇宏;王涛;韩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12;A23K10/14;A23K50/75;A23K40/00;A61K36/484;A61P37/04;A61P39/00;A6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朱玲艳 |
| 地址: | 11260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应激 能力 中药 组合 饲料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10~20%茯苓、35~45%松针、10~20%黄芪、10~20%当归和10~20%甘草。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其利用率高,且能够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和饲料加工行业,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会在畜产品中残留,造成的危害有时比动物自身患病更为严重,比如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耐药菌株出现、激素超标致使儿童早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己经采取措施,禁用抗生素、激素等物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从长远出发,另辟蹊径。中药具有与食物同源、同体、同用的特点,兼有营养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激、抗疾病能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同时还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不易残留等优点。唯一会有影响的就是有效成分利用率的问题。在经过初步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中草药之所以难利用的原因是因为其植物细胞中富含较多的纤维素,传统的处理方法如粉碎和炮煎炙煨等不能很好的分解掉纤维素,使包裹在其内的有效成分难以释放,从而导致其抗应激的能力效果不好,因此,在此研究中加入了针对增强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利用率的相关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其利用率高,且能够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抗应激能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10~20%茯苓、35~45%松针、10~20%黄芪、10~20%当归和10~20%甘草。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茯苓、松针、黄芪、当归和甘草混合,得中药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黄芪为经酶解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菌酶协同发酵处理中的任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黄芪;
所述甘草为经酶解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菌酶协同发酵处理中的任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甘草;
所述当归为经酶解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菌酶协同发酵处理中的任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当归;
所述茯苓为经酶解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菌酶协同发酵处理中的任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茯苓;
所述松针为经酶解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菌酶协同发酵处理中的任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松针。
优选的,所述酶解处理时,采用的复合酶制剂包括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漆酶;所述以每g复合酶制剂计,木聚糖酶的活力为8000u/g,纤维素酶的活力为 30u/g,漆酶的活力为4000u/g;
所述微生物发酵处理时,采用的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黑曲霉;
所述菌酶协同发酵处理时,采用的复合酶制剂包括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漆酶;以每g复合酶制剂计,木聚糖酶的活力为8000u/g,纤维素酶的活力为30u/g,漆酶的活力为4000u/g;所述菌酶协同发酵时,采用的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黑曲霉。
优选的,所述酶解处理的时间为6~12h,温度为50~60℃;所述微生物发酵的时间3~7d,温度为30~40℃;所述菌酶协同发酵的时间为3~5d,温度为 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1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