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7540.6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姜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胜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5 | 分类号: | A23L33/105;A23L29/00;A23L5/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市昌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3 | 代理人: | 周渭铭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参 浓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进行配比制备:红参3份~4份、口感调节物质0.5份~1份、食用酒精0.6份~0.8份、酶类物质0.5~0.8份。本发明通过对红参进行先浸泡后酶解的方法进行处理,纤维素酶、水解酶和果胶酶能够使得红参中的三萜皂苷释放出来,并且能够通过食用酒精的加入来去除混合液中的一些杂质,再配合后续的超高温瞬时消毒处理能够大大降低成品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红参浓缩液的效用,而且有效缩短了红参浓缩液的加工时间,工艺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提高了红参浓缩液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浓缩液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直立,每年增生一节,通称“芦头”,有时其上生一至数条不定根(芋),主根粗壮,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还含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多肽等;
目前在制备红参浓缩液时大多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最终的成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而且红参中营养成分难以提高利用率,降低了红参浓缩液的效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成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而且红参中营养成分难以提高利用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由以下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进行配比制备:红参3份~4份、口感调节物质0.5份~1份、食用酒精0.6份~0.8份、酶类物质0.5~0.8份。
优选的,所述口感调节物质包括甜味剂0.4份~0.8份,酸味剂0.1份~0.2份,所述酶类物质包括纤维素酶0.2份~0.3份、水解酶0.1份~0.2份、果胶酶0.2份~0.3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红参精提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步处理,将红参切片后放入药材切碎机中切成小块,然后将红参块放入反应罐中,再加入生活用水,先浸泡5min~8min,在浸泡结束后在反应罐内部对红参进行浆煮,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红参滤渣和一号料液;
S2、滤渣处理,将红参滤渣放入新的反应罐内,并向内部加入生活用水再次浸泡2min~4min,然后向反应罐内部加入酶类物质进行酶解,酶解完成后将物料取出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得到浆渣和二号料液;
S3、消毒及灭酶处理,将一号料液与二号料液在真空釜内使用搅拌器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向真空釜中通入蒸汽对混合液进行灭酶处理,然后在灭酶完成后进行超高温瞬时消毒处理;
S4、浓缩处理,对消毒完成后的浓缩液升温至50℃~60℃,然后使真空釜内部的真空度保持在50kPa~55kPa,持续6h~8h后对真空釜内部放压,并使其内部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浓缩液。
优选的,所述S1中浆煮的步骤为:
S11、将反应罐内部升温到85℃~90℃进行浆煮3h~5h;
S12、在浆煮至100℃时停止浆煮并使其冷却至室温。
优选的,所述S2中酶解的时间为100s~140s,且所述酶解的温度为110℃~130℃,所述固液分离的方法为离心机分离,所述离心机的转速为3000rpm。
优选的,所述S3中灭酶的温度为60℃~70℃,且所述灭酶的时间为5h~6h,所述消毒的温度为130℃~140℃,且所述消毒的时间为5s~7s。
优选的,所述S3中混合时需要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用酒精,所述食用酒精的浓度为20%~60%,且所述搅拌器的转速为30r/min~50r/min。
优选的,所述S4中真空浓缩的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胜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益胜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7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