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单电池气体流动辅助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94373.X | 申请日: | 2022-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0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茜茜;姜天豪;毕飞飞;胡鹏;蓝树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8/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徐晶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电池 气体 流动 辅助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单电池气体流动辅助结构。该结构包括直通区结构和固定区结构;所述直通区结构与流场分配区相互配合,用于使极板的阴极侧及阳极侧处的反应气体直通进入或离开所述流场分配区;所述极板设有腔口,所述流场分配区位于所述腔口的一侧,所述直通区结构将所述流场分配区与所述腔口连通;所述固定区结构邻近所述腔口设置,用于将所述直通区结构固定在所述腔口的一侧。本结构无需在膜电极边框上进行打孔,实现了直通的气体流动的方式,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并且完全避免了两侧液体相通引起的单电池短路;在减小气体流动阻力方面提高了电堆运行的效率,在表面液体凝结导通阴阳极方面提高了电堆运行的稳健性与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氢燃料单电池气体流动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氢燃料单电池由阴极单极板、阳极单极板与膜电极粘接组合而成,是燃料电池发展方向。氢燃料单电池通过胶黏剂将阳极单极板、膜电极组件及阴极单极板粘接起来形成氢气、氧气与冷却水的分隔空间。其中,氢气和氧气分别流入阳极单极板与膜电极组件形成的氢气场以及阴极单极板与膜电极组件形成的氧气场进行反应并将未完全反应的氢气、氧气及反应物水蒸气进行排出。无论是反应物的流入或是产物的排出,都需要在膜电极组件与单极板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路。
常规的单电池是通过在膜电极腔口出入口处开孔,并通过胶黏剂将阳极单极板、膜电极组件及阴极单极板粘接起来形成氢气、氧气与冷却水的出入口及分隔空间。在制造上,这种结构需要膜电极与单极板的匹配程度极高,膜电极上的开孔与单极板分配区的凸起必须一一对应,对于制造精度的要求极高,影响产品良率,且不易检测,有碍产品的稳定性。此外,对于膜电极的二次加工,会降低膜电极一次合格率。在功能实现上,这种结构在气体流动时,需要气体越过膜电极开孔腔口侧连接段,由于膜电极较薄,形成孔洞的流动性较差,工质运输阻力大,降低了反应效率,同时,膜电极边框的开孔周围由于表面张力容易聚集水汽,产生通过膜电极边框的开孔导通阴阳极引起的单电池短路的风险。
因此,目前的单电池设计在应用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亟需提供一种能规避在膜电极边框上开孔的设计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单电池气体流动辅助结构,通过在流场出入口处设置与流场分配区相互配合的直通区结构来实现反应物与产物的流动,从而避免在膜电极边框上进行打孔的设置,进而实现直通的气体流动的方式,减小气体流动阻力,并且完全避免两侧液体相通引起的单电池短路的问题,以达到提高电堆运行的效率、稳健性与安全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氢燃料单电池气体流动辅助结构,其包括直通区结构和固定区结构;所述直通区结构与流场分配区相互配合,用于使极板的阴极侧及阳极侧处的反应气体直通进入或离开所述流场分配区;所述极板设有腔口,所述流场分配区位于所述腔口的一侧,所述直通区结构将所述流场分配区与所述腔口连通;所述固定区结构邻近所述腔口设置,用于将所述直通区结构固定在所述腔口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直通区结构设有尾部和头部,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尾部与所述流场分配区彼此配合,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头部与所述腔口彼此配合;所述直通区结构由间隔设置的多个条状结构组成,相邻的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气体通路;所述极板分配区包括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尾部总宽度与极板分配区宽度一致且所述条状结构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凸起的间隔距离一致,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头部总宽度与所述腔口的宽度一致。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尾部位置的所述条状结构的横截面宽度等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宽度;位于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尾部位置的所述条状结构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尾部位置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凸起相接设置或设有间隔;位于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头部位置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腔口的极板边缘齐平,或位于所述直通区结构的头部位置的所述条状结构突出于所述腔口的极板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4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