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巡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2003.4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9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黎勇跃;陈如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4 | 分类号: | B61L23/04;B61D1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立知诚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82 | 代理人: | 卢化宇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巡检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巡检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巡检装置,包括轨道、壳体、控制器、滚动机构、滑动机构和两组调节机构,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一侧,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两组滚动组件和两组转动组件,两组所述转动组件对称设置于驱动组件两侧,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一端,每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顶位检测组件,本发明通过设有的若干组限位组件有效对壳体起到缓冲效果,同时也对滚轮起到矫正的作用,同时对第一激光检测器和第二激光检测器进行调节,达到对钢轨顶部和两侧同步检测的目的,安全可靠,精确可控,极大提高了对轨道缺陷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巡检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轨道一般是由钢轨和轨枕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钢轨内的最大压力和拉力可根据钢轨铺设地的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钢轨所受最大压力应不致于造成轨道臌曲,所受最大拉力也不应造成钢轨断裂。
随着国内铁路发展日渐提速,对钢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需要高速、重载和高密度的运输方案,使得钢轨的工作环境更加的恶劣,从而使得钢轨产品的缺陷也是经常出现,在热状态下较易出现钢轨磨痕、热刮伤和轧痕,热轧加工出现在钢轨侧部和底部的潜伏裂纹,造成传统人工检测难、漏检多等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检测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轨道巡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巡检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轨道巡检装置,包括轨道、壳体、控制器、滚动机构、滑动机构和两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设置于轨道的顶部,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一侧,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两组滚动组件和两组转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底端,两组所述转动组件对称设置于驱动组件两侧,所述驱动组件与两组转动组件均啮合设置,两个所述滚动组件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两侧,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一端,两组所述调节机构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滑动机构的两端,每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顶位检测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设置于滑动机构上,所述顶位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升降组件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槽,且壳体的顶部对称设有两条散热道,每组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轴、两个滚轮和两个第一斜齿轮,所述滚轴转动设置于两个安装槽之间并穿过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滚轴上,且两个第一斜齿轮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槽内,两个所述滚轮对称设置于滚轴的两端,且两个滚轮与轨道钢轨顶部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滚轮与对应安装槽之间均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的底部呈直线阵列状设有若干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轮、轮套、伸缩柱和复位弹簧,所述伸缩柱的一端插设于对应安装孔内并固定设有限位盘,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与轮套固定连接,所述抵轮转动设置于轮套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伸缩柱上,且复位弹簧位于轮套与延伸板之间,所述抵轮与轨道钢轨侧部抵触设置。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第一链轮、两个第一轴座和两个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轴座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底端,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轴座上,两个所述第二斜齿轮对称并固定设置于转轴上,且两个第二斜齿轮位于两个第一轴座之间,所述第一链轮固定设置于转轴上并位于转轴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2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