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柴油机用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70866.X | 申请日: | 202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姚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F01N3/035;F01N3/20;F01N3/28;F01N11/00;F01N13/00;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南通德恩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98 | 代理人: | 王纯富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柴油机 尾气 协同 净化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柴油机用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净化箱一,所述连接口的内部密封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安装有氧化型催化器,所述氧化型催化器的一侧外壁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安装有挡环,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套接有网袋,所述网袋的内部放置有均匀布置的活性炭颗粒,所述网袋的内部放置有蜂窝分子筛,所述挡环的外表面套接安装有卡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净化箱一、氧化型催化器、活性炭颗粒和蜂窝分子筛,通过氧化型催化器将柴油机和分流管连接在一起,在后续的尾气净化过程中,通过蜂窝分子筛、活性炭颗粒以及氧化型催化器来对尾气进行初次过滤,降低后续净化过程中堵塞过滤装置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柴油机用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大多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含有数百种不同的化合物,这种气体不仅气味怪异,还会使人头晕恶心,影响身体健康,对环境同样会产生严重影响,然而现有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在使用时,并不方便针对小型船舶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急需一种船舶柴油机用尾气协同净化装置。
现有的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专利文件CN210919207U,公开了一种高效矿用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净化箱、除雾器和进气管,所述净化箱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内部装有净化液,侧壁外部设有扩散室,所述扩散室的底部与净化箱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扩散室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矿用柴油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除雾器安装在净化箱的出气口上。该实用新型利用净化液吸附柴油机尾气内的碳烟颗粒,溶解尾气内可溶于水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后的尾气由除雾器除去雾气后,通过出气口排放到大气,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本装置可提高矿用柴油机尾气净化效率,保证地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主要考虑如何提高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效率,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堵塞的问题;
2、专利文件CN216866827U,提供了一种防爆型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隔音箱、冷却机构和降噪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隔音箱的内腔,所述降噪机构设置于所述隔音箱的表面;所述隔音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净化器本体,所述隔音箱的内腔设置有真空腔,所述净化器本体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该防爆型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通过隔音箱罩设于净化器本体的外部,对隔音箱使用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行阻隔,减小柴油机工作时的噪声传播强度,使工作环境中的噪声较小,再通过设置有的降噪管与降噪凸块和降噪球与折射块的相互配合,对排气噪音进行反复折射削弱后通过通口排放,较好的降低排气噪音,使人工在较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主要考虑如何降低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工作时的噪音,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尾气协同净化装置在穿刺净化完气体以后,并不方便对净化后的尾气进行检测,灵活性较差;
3、专利文件CN216866825U,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DPF颗粒过滤器,所述DPF颗粒过滤器的外表面可拆卸地设置有真空保温筒,所述真空保温筒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座,所述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流座另一端贴合的聚热块,所述真空保温筒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机构。该保温效果好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通过导热条将热量传导给保温棉,利用隔热罩内部的保温棉可以将热量进行保存,使DOC氧化催化器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温度,使DOC氧化催化器和DPF颗粒过滤器升温更快,使DOC氧化催化器内部滤芯涂层的自动再生功能全面发挥,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净化装置的保温性能,并没有考虑到因尾气净化不彻底而导致净化效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08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