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掘进机与同步衬砌双线运输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9891.6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1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帆;张瑞申;刘圆;黄欣;袁帅;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5;G06F30/20;E21D11/10;E21D9/12;E21D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陈阳 |
地址: | 3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掘进机 同步 衬砌 双线 运输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掘进机与同步衬砌双线运输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BIM中建立场地模型;S2、在BIM中建立掘进机模型及运输机车模型;S3、在BIM中建立隧道模型;S4、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及所述运输机车运输流程的仿真模拟;S5、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和所述运输机车运输流程的优化;S6、在BIM中建立同步衬砌台车模型;S7、在BIM中进行所述同步衬砌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S8、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和所述同步衬砌施工流程的双线施工模拟,优化所述运输机车的运输方案。通过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仿真模拟,获取合理的道岔间距及道岔数量,为实际施工运输调度组织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掘进机与同步衬砌双线运输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掘进机是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洞内围岩并掘进,形成整个隧道断面的一种新型、先进的隧道施工机械。掘进机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等特性在其我国地下空间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随着掘进机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同步衬砌技术应用而生,同步衬砌是在掘进机已掘进洞段布置衬砌台车,在掘进机掘进的同时同步实施二次衬砌。
传统施工中,同步衬砌对掘进机施工干扰较大,严重制约掘进机施工进度,尤其是施工运输。目前,对于掘进机施工和同步衬砌施工的运输效率极大依赖于施工调度的个人水平以及工程项目运输机车编组的配置,无法发挥同步衬砌应有的施工效率。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相互干扰,既能保证掘进机快速掘进施工,又能保证同步衬砌施工质量是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掘进机与同步衬砌双线运输优化方法,解决当前对于掘进机施工和同步衬砌施工的运输效率极大依赖于施工调度的个人水平以及工程项目运输机车编组的配置,无法发挥同步衬砌应有的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掘进机与同步衬砌双线运输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BIM中建立场地模型;
S2、在BIM中建立掘进机模型及运输机车模型;
S3、在BIM中建立隧道模型;
S4、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及所述运输机车运输流程的仿真模拟;
S5、根据所述步骤S4的模拟结果,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和所述运输机车运输流程的优化;
S6、在BIM中建立同步衬砌台车模型;
S7、在BIM中进行所述同步衬砌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
S8、根据步骤S5和步骤S7的模拟结果,在BIM中进行所述掘进机施工流程和所述同步衬砌施工流程的双线施工模拟,优化所述运输机车的运输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为:根据现场环境及掘进机的选型,进行场地分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站、调度区、掘进机施工位置及运输线路,并建立所述场地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依据设计资料及掘进机的参数,明确隧道的开挖洞径和施工工序,确定所述掘进机施工所需的物料、已掘进隧道运输轨道的布置方式、所述运输机车的编组配置、编组数量以及运行速度,建立所述掘进机模型及所述运输机车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根据隧道断面尺寸及同步衬砌台车的施工需求,进行掘进机后方隧道的断面布置,包括风、水、电管线的布置、连续皮带的布置、运输轨道的布置和道岔的布置,并建立所述隧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9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存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