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5837.4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9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尹昌明;李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英莫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24;B60R1/25;B60R1/26;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刁金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盲区 具有 安全 预警 智能 车载 后视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包括后视镜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指令输出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多级语音提醒模块和OTA升级模块,所述后视镜包括镜体、控制柱、摄像头组件和超声波检测组件;本发明采集汽车前侧、后侧、外侧以及下方的图像数据,探测与前侧、后侧、外侧障碍车辆的距离,判断障碍车辆的车速,并获取自身车辆行驶的方向和车速,以此来计算评估自身车辆是否会与障碍车辆或者异物碰撞,以及评估当前车速下碰撞还需的时间,便于给驾驶人员具体数据,方便驾驶员准确判断进行调整,且兼顾前侧、后侧、外侧以及下方的区域识别,无盲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
背景技术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汽车安全驾驶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对于驾驶员在变更车道时对车道场景以及超车场景信息的获取,目前驾驶员只是依赖于对后视镜的观测,由于后视镜存在盲区,会给对后视车辆的判断错误从而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因此,研究汽车后视镜盲区的解决,对提高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国内外车辆安全研究领域中,对于盲区内车辆的检测以及盲区危险预警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CN 102632839 A公开了“一种基于后视图像认知的车载盲区预警系统及方法”,并具体公开了通过数据线读取车辆行驶信号,采用后视摄像头采集盲区路面图像,检测盲区车辆,实现车辆分段跟踪,当驾驶员有切道倾向时,若有处于所在盲区内的非远离车辆,则通过语音提示器向驾驶员报警;然而,上述技术中,主要对驾驶员的切道进行警报,无法具体到碰撞所需时间,驾驶员无法获取具体数据,容易误判,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该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便于给驾驶人员具体数据,方便驾驶员准确判断进行调整,且兼顾前侧、后侧、外侧以及下方的区域识别,无盲区。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盲区具有安全预警的智能车载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指令输出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多级语音提醒模块和OTA升级模块,所述后视镜包括镜体、控制柱、摄像头组件和超声波检测组件;
所述控制柱内置通讯模块,且通讯模块连接信号采集模块、用于传输摄像头组件和超声波检测组件检测的信息,所述信息分析模块根据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识别前侧、后侧、外侧的障碍车辆以及下方的异物,并判断障碍车辆、下方异物与自身车辆之间的距离以及障碍车辆的车速,所述信息分析模块接入车辆的转轮系统以及车速表,通过转轮系统判断车辆行驶的方向,同时根据自身车辆的行驶方向、车速配合之前判断的距离、障碍车辆的车速,计算评估自身车辆是否会与障碍车辆或者异物碰撞,以及评估当前车速下碰撞还需的时间,所述多级语音提醒模块根据评估结果发出多级语音警报,所述指令输出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发送辅助指令至汽车控制系统。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和第四摄像头,且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和第四摄像头分别采集汽车前侧、后侧、外侧以及下方的图像数据,所述超声波检测组件包括第一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第二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和第三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且第一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第二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和第三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探测与前侧、后侧、外侧障碍车辆的距离,所述第四摄像头通过第三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检测与下方异物的距离,所述控制柱内置触发模块,在超声波检测组件检测到任意位置的障碍车辆、异物与自身车辆之间的距离在10m内时,触发控制模块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英莫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英莫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载冷却液流量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