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51016.5 | 申请日: | 2022-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S·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刘爱勤 |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组件。一种用于相关联车辆的悬架系统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轴线延伸并限定了腔室的筒形管。活塞位于所述腔室中并且可沿轴线在压缩方向和回弹方向上移动。活塞包括从第一端延伸到活塞头的活塞杆。回弹止动件位于活塞杆上,在第一端与活塞头之间。液压回弹止动(“HRS”)活塞位于HRS腔室中。回弹弹簧在HRS腔室中将HRS活塞朝向适配板偏压。活塞杆在回弹方向上可滑动地容纳在HRS活塞内,直到回弹止动件接触HRS活塞并使回弹弹簧压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阻尼器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通常具有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辆的车轮与车身或下部结构之间的吸收器单元。悬架通常基于车辆集成来配置,以通过吸收来自车辆的车轮或其他部分上的力的能量来保持车轮与驱动表面接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吸收器单元。一种特别流行的吸收器单元的类型被配置为利用伸缩压缩来吸收力的液压缸。在压缩之后,液压缸“回弹”,使液压缸膨胀,使得液压缸可以再次被压缩。
液压缸通常包括液压回弹止动(“HRS”)特征,以便在液压缸延伸到接近完全回弹位置时增加阻尼力。一种现有技术的HRS特征包括位于活塞杆上与主活塞相距一段距离的附加活塞。在工作中,附加活塞行进到辅缸中,其中锥形凹槽位于液压缸的顶部处。当附加活塞在回弹期间行进到辅缸中时,锥形凹槽产生增加的液压限制以减少行程结束时的冲击。另一现有技术的HRS特征包括接合活塞环以形成HRS腔室的主活塞。活塞环在回弹期间密封主活塞处的流动,并迫使流体通过围绕主活塞的环形流动路径并进入HRS阀以产生增加的阻尼力。弹簧定位活塞环并且随着主活塞朝向完全回弹行进而压缩。虽然这些现有技术的HRS特征减小了在完全液压缸延伸时的冲击粗糙度(harshness),但是冲击粗糙度没有被完全消除,并且诸如机械磨损和撕裂以及对骑行体验的不愉快中断等问题持续存在。
因此,一直希望改进悬架系统中的回弹止动特征的操作框架和效率,以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减少令人不愉快和剧烈的(harsh)回弹移动。
发明内容
前面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优点,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将描述形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主题的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所公开的概念和特定实施方式可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相同目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认识到,这样的等同实施方式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一般概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与本公开相关联的所有目的、方面、特征和优点的完整和全面的列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液压回弹止动(“HRS”)特征的阻尼器组件,该液压回弹止动(“HRS”)特征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减少了令人不愉快和剧烈的回弹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相关联车辆的悬架系统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轴线延伸并限定了腔室的筒形管。活塞位于腔室中并且可沿着轴线在压缩方向和回弹方向上移动。活塞包括从第一端延伸到活塞头的活塞杆。回弹止动件位于活塞杆上,在第一端与活塞头之间。液压回弹止动(“HRS”)活塞包括延伸到HRS活塞头部的套筒部。回弹弹簧将HRS活塞从活塞的第一端的方向朝向回弹止动件推动。活塞杆可在HRS活塞内沿回弹方向滑动,直到回弹止动件接触HRS活塞并使回弹弹簧压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相关联车辆的悬架系统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轴线延伸并限定了腔室的筒形管。活塞位于腔室中并且可沿着轴线在压缩方向和回弹方向上移动。活塞包括从第一端延伸到活塞头的活塞杆。回弹止动件位于活塞杆上,在第一端与活塞头之间。液压回弹止动(“HRS”)腔室和将HRS腔室与筒形管的腔室分隔开的适配板(adapter plate)。HRS活塞位于HRS腔室中。回弹弹簧将HRS活塞朝向适配板推动。适配板限定了用于容纳回弹止动件以接触HRS活塞并使回弹弹簧压缩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1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