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步微拉深成形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47310.9 | 申请日: | 2022-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敬伟;马晓光;齐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33/00 | 分类号: | B21D33/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王芳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步微拉深 成形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金属微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步微拉深成形工艺。本发明将清洗干净的金属箔材置于凸模与凹模之间,并通过调整垫片厚度使凹模与压边圈之间预留一部分间隙,使凸模向下运动进行多步微拉深,最终得到杯形微型成品件。本发明可成形单步微拉深无法形成的杯形微型件,还可减少杯形微型件的起皱、开裂问题,提高杯形微型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微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步微拉深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精尖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的飞速发展,产品的微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微拉深作为微成形加工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兼具效率高、成本低及可实现批量生产等优点,在金属杯形微型件制备方面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多步微拉深成形是将零件的变形总量进行分配,每一步微拉深完成一部分变形量,经过多步微拉深,可制备单步微拉深无法成形的微型件。多步微拉深成形对于制备大拉深比金属薄壁管状微型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金属箔材尚难以采用多步微拉深工艺来制备微型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步微拉深成形工艺。通过对金属箔材进行多步微拉深,获得大拉深比金属薄壁管状微型成品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步微拉深成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金属箔材表面清洗干净备用;
步骤2:将步骤1中清洗干净的金属箔材置于凸模与凹模之间,并通过调整垫片厚度使凹模与压边圈之间预留一部分间隙,使凸模向下运动完成第一步微拉深,得到成形后的杯形微型件A;
步骤3:将步骤2中成形后的杯形微型件A进行超声清洗;
步骤4:更换凸模,同时调整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将步骤3中清洗后的杯形微型件A置于定位槽内,使凸模向下运动完成第二步微拉深,得到成形后的杯形微型件B;
步骤5:重复步骤3并参照步骤4的方法,分别进行第三步、第四步……第n步微拉深;
步骤6:对n步微拉深结束后的杯形微型件进行超声清洗,最终得到杯形微型成品件。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金属箔材的厚度为20~50μ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金属箔材为不锈钢、钛、铜、镁、铝、钽、铌、钒、钼、钛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铝合金、钽合金、铌合金、钒合金以及钼合金的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凹模与压边圈之间的间隙大于金属箔材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的清洗具体为: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步骤6中的超声清洗具体为:使用无水乙醇进行超声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对金属箔材进行多步微拉深,可成形单步微拉深无法形成的杯形微型件。
2、本发明可减少杯形微型件的起皱、开裂问题,提高杯形微型件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步微拉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第n步微拉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n≥2)。
图3是第n步微拉深后的杯形微型件(n≥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73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