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串联反应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三乙醇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0669.3 | 申请日: | 202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郑耿锋;王启豪;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07 | 分类号: | C25B3/07;C25B3/09;C25B3/26;C25B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串联 反应 电催化 还原 二氧化碳 生成 三乙醇胺 方法 | ||
1.一种两级串联反应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三乙醇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含有溴离子和亚硝酸根或硝酸根离子的电解液,利用溴离子促进电催化氧化乙烯,生成溴代乙醇;利用亚硝酸根或硝酸根离子还原生成氨,从而进一步参与反应使溴代乙醇生成三乙醇胺,具体步骤如下:
(1)对于第一级反应,将0.5-2m/cm2的CuO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装入流动电解池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对CuO进行原位电还原;其中,电极经过疏水处理;
(2)通入纯度大于99%的二氧化碳气体,使二氧化碳气体与电极未负载CuO电催化剂的一侧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透过经过疏水处理的电极与催化剂接触,而电解液不能扩散至电极另一边;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流速为5-80 mL/min,可以实现不同浓度和产率的乙烯气体;
(3)对电极施加负电压,控制电流大小0.02-1A/cm2,二氧化碳被选择性地还原为乙烯;
(4)将0.5-2mg/cm2的碳负载的金属酞菁导电催化剂喷涂在气体扩散电极上;将步骤(3)制得的乙烯通入二级反应电解池的阳极侧,控制乙烯流速为1-40mL/min,使含有溴离子的电解液与电极接触;并在反应电解池阴极侧,加入0.5-1 mol/L的亚硝酸盐;
(5)对整个电解池装置施加电压,控制总电流密度大小0.02-0.1A/cm2,乙烯被选择性地氧化为2-溴乙醇,亚硝酸根被还原为氨;将阴阳极电解液反应后混合,即得到三乙醇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解液为NaBr、KBr中的一种或多种,阴极电解液为NaNO2、KNO2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O催化剂为一种氧化铜纳米片,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将3-6 mmol铜盐和0.1-0.2mol的强碱,溶于30-60 mL的去离子水中;
(2)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合适体积的高压釜中,在100-120℃下反应10-16 h;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即得到所述CuO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铜盐为氯化铜、乙酸铜、硫酸铜、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负载的金属酞菁导电催化剂,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将金属氯化物、尿素、氯化铵、钼酸铵和邻苯二甲酸酐按物质的量比为7:(65-70):(15-20):(0.02-0.04:(14-18)混合并研磨;该混合物在180~220℃下反应2-5h,依次用水和丙酮洗涤并干燥;
(2)向导电碳中加入100-200mL的浓硝酸和浓硫酸,两者体积比为1:0.8-1.2;回流24~48 h;除去大部分混合酸后,用离子水洗涤,干燥;
(3)将步骤(2)所述碳纳米管和步骤(1)所述金属酞菁分散在丙酮中,超声分散24-72h,离心干燥,即得到碳负载的金属酞菁导电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铁、氯化钴、氯化铜、氯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导电碳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06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