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缓冲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35884.4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4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房晟辰;宋鹏先;李隆基;张弛;贺春;孙成;李维博;路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N2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吴松滨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缓冲 缺陷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缓冲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针对成盘电缆,通过两个采用相同输入数据和不同输出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训练得到的高斯回归模型,作为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两个模型输出的数据可以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率,在实际测量中,在两个模型分别输入电缆基本参数、电缆盘基本参数和电阻测量参数,在计算得到两个模型分别输出的第一体积电阻率和第二体积电阻率后,根据第一体积电阻率和第二体积电阻率计算总体积电阻率,最后将总体积电阻率与预设的评价参数进行比对,以得到待测电缆的缓冲层缺陷检测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准确计算出电缆缓冲层的体积电阻率,进而可以根据体积电阻率准确判断成盘电缆的缓冲层是否存在烧蚀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缓冲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输电质量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输电网络基本都采用电缆输电线路,其具有输电性能稳定、安全性高与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电缆输电线路中,电缆的缓冲层不但承担着机械力缓冲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绝缘屏蔽与接地金属护套之间的电气连接。而近年来,高压电力电缆缓冲层烧蚀引发的故障数量逐渐增多,缓冲层烧蚀隐患已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缓冲层的烧蚀隐患主要有局部放电烧蚀、电流致热烧蚀以及电化学烧蚀等这几种情况,这些隐患情况均是由于缓冲层受潮后体积电阻率严重增大引起的,体积电阻率增大导致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套无法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从而引发故障。因此通过计算缓冲层的体积电阻率可以直接反映电缆的是否存在烧蚀缺陷。
专利202111148373.X中提供了平放敷设状态下通过测量相关数据来计算电缆内部缓冲层体积电阻率,但实际工作中,电缆一旦完成敷设,如果检测到存在不合格项,即便供应商接受退换货等措施,将敷设完成的电缆重新上盘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及对工程进度的影响都不容小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应用仍有一些不便。因此,在电缆敷设前,在电缆位于盘上时对其进行缺陷检测是最合理的时间,但是,当电缆位于盘上时,在绝缘线芯的重力作用下,皱纹金属套与缓冲层之间的接触与平放敷设状态下有很大不同,在电缆盘轴心上下方附近电缆内部皱纹金属套与缓冲层之间接触可能较为紧密,而在轴心左右两侧位置则两者接触可能较为松散,对成盘电缆完全照搬采用专利202111148373.X的方法计算得到的体积电阻率误差很大,无法准确检测成盘电缆是否存在烧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缓冲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能准确计算出电缆缓冲层的体积电阻率,进而可以根据体积电阻率准确判断成盘电缆的缓冲层是否存在烧蚀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缓冲层的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电缆的电缆基本参数、电阻测量参数和电缆盘的电缆盘基本参数;其中,所述待测电缆设于所述电缆盘上,所述电阻测量参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电缆盘内侧和外侧的所述待测电缆的皱纹金属套和绝缘屏蔽层之间的电缆内侧端口电阻和电缆外侧端口电阻;
将所述电缆基本参数、所述电缆盘基本参数和所述电阻测量参数作为输入数据,并将所述输入数据和预设的第一超参数向量输入到预设的第一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中,以及将所述输入数据和预设的第二超参数向量输入到预设的第二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和所述第二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为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相同输入数据和不同输出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训练得到的高斯回归模型,所述输出数据分别采用不同计算方式计算得到;
获取所述第一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输出的第一体积电阻率和所述第二体积电阻率计算模型输出的第二体积电阻率;
根据所述第一体积电阻率和所述第二体积电阻率计算总体积电阻率;
将所述总体积电阻率与预设的评价参数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待测电缆的缓冲层缺陷检测结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获取待测电缆的电阻测量参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5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