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32678.8 | 申请日: | 2022-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东旭;冯瑞杰;顾凯丽;刘佳;张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06 | 分类号: | C12Q1/6806;C12Q1/68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bcr 基因 重排 检测 参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取IgH、IgK和IgL重排组合不同的BCR基因样本,所述BCR基因样本选自肿瘤细胞系、肿瘤细胞系中基因组或人工合成的BCR基因;利用ddPCR对所述BCR基因样本中BCR基因进行定量,得到各BCR基因样本中BCR基因的拷贝数,按检测需求的BCR基因的拷贝数比例,将各BCR基因样本混合,即得到所述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本发明制备的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可用于对基于高通量测序的BCR重排的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开展不同测序平台、检测流程、取样方式间结果的对比,便于制定BCR重排检测技术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B淋巴细胞(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是B细胞膜表面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B细胞通过BCR介导免疫应答。BCR是存在于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obulin,Ig),由重链(heave chain,H)和轻链(light chain,L)组成,其细胞膜外部分可分为可变区(viable regjon,V)和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V区结构其有多样性,是识别和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V区结构的多样性组成了个体内能与约108种抗原结合的抗原识别受体库。BCR的多样性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Ig基因重排而产生的。
BCR克隆性重排是淋系血液肿瘤的重要特征。正常淋巴细胞的V-D-J重排是随机的,表现为多克隆,具有发挥各种细胞免疫作用的潜能。而在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瘤或淋巴瘤发生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BCR或TCR基因重排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导致在淋巴结、骨髓或外周血中出现主要的淋巴细胞克隆,表现为单克隆性。临床上根据BCR这一特征也将BCR克隆性重排检测用于淋系血液肿瘤的辅助诊断和MRD监测。MRD主要指在治疗后体内持续存在的低于常规检测限的残留肿瘤细胞或者相关生物标志物,它有多种表述,微小残留病灶、可测量残留病灶(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和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血液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及复发监测等全过程,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因此,在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进行MRD动态监测已成为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在BCR重排的应用近一两年才开始被临床认可,目前国内和国外都缺乏统一的BCR重排检测参考品做参照以及操作规范标准,因此对不同测序平台和检测方法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BCR重排检测参考品,是BCR重排检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参考品用于对基于高通量测序的BCR重排的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可以用于开展不同测序平台、检测流程、取样方式间结果的对比,利于制定基于高通量测序进行BCR重排检测技术标准。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取IgH、IgK和IgL重排组合不同的BCR基因样本,所述BCR基因样本选自肿瘤细胞系、肿瘤细胞系中基因组或人工合成的BCR基因;
利用ddPCR对所述BCR基因样本中BCR基因进行定量,得到各BCR基因样本中BCR基因的拷贝数,按检测需求的BCR基因的拷贝数比例,将各BCR基因样本混合,即得到所述用于BCR基因重排检测的参考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26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