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塞孔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30128.2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蔡小松;朱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2 | 分类号: | C09D11/102;C09D11/03;H05K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塞孔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印刷线路板制造技术领域。所述塞孔油墨,包括环氧树脂20‑30份,缩水甘油类活性稀释剂10‑15份,潜伏型固化剂1‑5份,咪唑型固化促进剂0.1‑1份,塞孔树脂填料25‑35份;塞孔树脂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废弃的线路板通过强酸将铜剥离,再用水清洗基材后烘干粉碎成基材粉体;将过期塞孔树脂油墨加热进行完全固化,再粉碎成油墨粉体;将基材粉体与油墨粉体混合得到塞孔树脂填料。本发明的塞孔油墨利用线路板基材和过期塞孔树脂油墨的混合粉体作为填料,可替代现有塞孔油墨中的填料,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环氧树脂废弃物的环保处理和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线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塞孔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氧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性能优异,在印刷线路板中应用非常广泛,从基材到塞孔材料均涉及到相关应用。每年线路板废弃物达上百万吨,线路板中的铜经过酸等溶解可回收处理,而基材部分一般以环氧树脂加玻纤制成,不可溶解溶胀,只能焚烧处理。
塞孔树脂油墨是线路板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材料,用于线路板塞孔。塞孔树脂油墨的保存期较短,常温保存期为7天,10℃环境下保存期为3个月。在保存期内,塞孔树脂油墨能够保持在稳定的粘度范围,随着保存时间增长,粘度会随之增大,当粘度增加达到10%以上时,即可认定塞孔树脂油墨过期。过期的塞孔树脂油墨应用于生产中,会出现凹陷、难以塞板、爆油、膨胀、龟裂、膨胀等不良现。现有技术对过期的塞孔树脂均以焚烧方式处理,既不环保又浪费资源。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利用废弃电路板与塞孔树脂油墨的新工艺,实现环保和资源重复利用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从本单位产生的过期塞孔树脂油墨出发,研发一种可重复利用过期塞孔树脂油墨和线路板废弃基材的新工艺,将过期塞孔树脂油墨高温固化,再粉碎作为塞孔树脂填料成分,同时,通过将溶解完铜后的线路板基材进行清洗烘干粉碎,作为塞孔树脂填料的另一种成分,再将两种粉体通过一定比例混合,用以代替现有塞孔油墨中的填料。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一种塞孔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成分:环氧树脂20-30份,缩水甘油类活性稀释剂10-15份,潜伏型固化剂1-5份,咪唑型固化促进剂0.1-1份,塞孔树脂填料25-35份;
所述塞孔树脂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弃的线路板通过强酸将铜剥离,再用水清洗基材后120-150℃烘干粉碎成1-20um的基材粉体;
2)将过期塞孔树脂油墨140-180℃加热进行完全固化,再粉碎成1-20um的油墨粉体;
所述过期塞孔树脂油墨为正常塞孔树脂油墨在10℃以下环境保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或常温环境下保存时间超过7天或粘度高于60 Pa·s/25℃过期的塞孔树脂油墨;所述正常塞孔树脂油墨的粘度为35-55Pa·s/25℃,包含环氧树脂25-40份、缩水甘油类活性稀释剂10-15份、潜伏型固化剂1-5份、咪唑型固化促进剂0.1-1份、无机粉体45-55份;所述无机粉体由粒径为0.1-2um的微米二氧化硅粉体和粒径为1-20nm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组成;所述无机粉体中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质量百分比为1-6%。
3)将基材粉体与油墨粉体按照重量比1:(0.1-0.3)混合,得到塞孔树脂填料。
优选的,上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缩水甘油类活性稀释剂为双酚A缩水甘油醚、双酚F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潜伏型固化剂为双氰胺及其衍生物类、芳香族二胺类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咪唑型固化促进剂为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苯基咪唑中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0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