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27945.2 | 申请日: | 2022-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晓君 |
| 主分类号: | H01M50/264 | 分类号: | H01M50/264;H01M50/249;H01M50/242;H01M10/6563;H01M10/625;H01M10/6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保护装置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底座的内部设有电池外壳,底座内设有减震夹紧机构,减震夹紧机构从两端夹紧电池外壳,电池外壳的下端接触连接横向减震板,横向减震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电池外壳的上端锁扣连接横板,该装置设有卡紧机构,工人可以通过遥控器开启旋转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带动六角块与六角板向电池本体靠拢从而夹紧电池本体,可以适应任何规格电池本体的夹紧,可以让大多数的电池本体实现减震保护,减少更换成本,减少支出成本,增加实用性,而且根据四点定位夹紧,可以很牢固的把电池本体固定在电池外壳内,避免电池本体掉落从而引发危险,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而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是很重要的技术之一,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要用到保护装置来进行保护。
但是,一般的保护装置不能适应任何规格电池本体的夹紧,无法让大多数的电池本体实现减震保护,增加更换成本,增加支出成本,降低实用性,而且不能很牢固的把电池本体固定在电池外壳内,电池本体易掉落从而引发危险,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并且无法可以对电池本体的两端与下端进行减震保护,无法防止电池本体在汽车行驶中发生振动,导致电池本体发生损坏,影响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有的保护装置无法实现对电池本体的降温,导致电池本体过热导致自然,从而引发危险;还有的保护装置不能为风冷与液冷提供良好的通道,还不能防止通风网发生腐蚀,影响通风性能,而且还需要人为操作,导致自动化程度降低,增加工人劳动力,减缓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保护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设有电池外壳,底座内设有减震夹紧机构,减震夹紧机构从两端夹紧电池外壳,电池外壳的下端接触连接横向减震板,横向减震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电池外壳的上端锁扣连接横板,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散热电机,散热电机的下端设有散热电机轴,散热电机轴转动连接横板,散热电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螺旋叶片,电池外壳的上端内部设有卡紧槽,卡紧槽内穿插有通风网板,通风网板的中部设有通风网且固定连接,通风网板的一端设有扣手,电池外壳的上端设有电池本体且接触连接,电池本体的外侧设有卡紧机构;
卡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对称分布在电池外壳内的一侧且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柱的一侧接触连接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一端接触连接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池外壳,电池本体的远离第一限位柱的一端接触连接六角块,六角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六角板,六角板的一端接触连接电池本体,六角块的偏心位置转动连接偏心轮,偏心轮的下端固定连接齿轮轴,齿轮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两端设有凸块且固定连接,凸块与滑块均滑动连接T型滑槽,T型滑槽设在电池外壳内,齿轮轴的下端固定连接齿轮,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齿条,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电池外壳,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柱,螺纹柱的远离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电池外壳且固定连接滑动圆盘,滑动圆盘的外侧滑动连接螺纹筒,螺纹筒螺纹连接螺纹柱,螺纹筒的外侧转动连接电池外壳,螺纹筒的远离螺纹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电机轴,旋转电机轴外侧转动连接电池外壳,旋转电机轴的远离螺纹筒的一端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固定连接电池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晓君,未经贾晓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7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