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支架的强度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5810.2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6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鹏飞;滕池;董伟;姚光怀;沈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诚拓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支架 强度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支架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工作台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上连接有夹持装置,工作台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侧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内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内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疲劳强度检测装置,工作台顶端位于侧板侧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抗撞击检测装置,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带动抬升箱向上抬升,夹持块对检测支架的拉力逐步增加,保证后续拉力疲劳强度检测的精度,测量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支架的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随着汽车产量的飞速提升和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更加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汽车零部件其中包括汽车支架,汽车支架的种类很多,横梁支架、保险杆支架、防撞梁支架等,汽车支架用以固定横梁等部件,而防撞梁设置于保险杆内和车门内部,可对驾驶员和汽车的重要零件进行保护,本发明针对的就是车门内的防撞梁支架,现有的支架强度检测装置,疲劳度检测受到的局限多,容易出现检测精度低和造成连续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且撞击实验无法连续撞击,不便对支架抗撞击能力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支架的强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支架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工作台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上连接有夹持装置,工作台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侧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内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内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疲劳强度检测装置,工作台顶端位于侧板侧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抗撞击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上的第一移动块,移动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固定箱顶端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侧端固定连接有手柄,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第二移动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转动连接有夹持钳,固定板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皆与夹持钳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箱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固定箱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蜗杆固定连接,固定箱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顶端与液压缸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涡轮,第一涡轮与第一蜗杆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疲劳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架顶端的液压杆,液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抬升箱,抬升箱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架,夹持架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夹持架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输出端与第三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三螺纹杆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持块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箱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抬升箱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上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抬升箱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涡轮,第二涡轮与第二蜗杆啮合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齿轮,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诚拓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诚拓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5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