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8396.2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4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珊;胡喜;陈俊臣;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48;H01M4/62;H01M4/04;H01M10/0525;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潘银虎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金属盐、有机碳源、硅源、单质碳源与溶剂混合,并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一前驱体;
使第一前驱体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干燥,得到第二前驱体;
使第二前驱体在高温下碳化,获得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
其中,金属盐、有机碳源、硅源、单质碳源及溶剂的摩尔质量比为1:0.3~2.0:1.8~12:0.1~3.5:130~1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包括硫酸铜、乙酸铜、氯化铜、五氧化二钒、三氯化钒、硫酸氧钒、乙酰丙酮氧钒、硝酸铁、氯化铁和硫酸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包括2-甲基咪唑、对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和乌洛托品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单质碳源包括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包括纳米硅和硅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分搅拌包括超声搅拌,超声搅拌的时间为0.5~8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室温~24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72h;
所述干燥包括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其中,
冷冻干燥的干燥温度为﹣120℃~﹣50℃,干燥时间为24~96h;
真空干燥的干燥温度为60~170℃,干燥时间为6~4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的温度为200~1100℃,碳化的时间为1~12h;所述碳化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保护,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8.一种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所制备出的复合负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材料中金属含量为0.1~10%,硅含量为0.1%~99.7%,碳含量为0.1~99.7%,单质碳源含量为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金属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包括: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5~2006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680~1156mAh/g;
首次库伦效率为47%~62%;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670~1052mA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83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