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3213.8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1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秦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恩力成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李瑞清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密封条 混炼 挤出 硫化 冷却 一体 生产线 | ||
一种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包括密炼单元、粗橡胶输送单元、开炼单元、密封条挤出机、一组硫化单元、风冷单元一、水冷单元一、风冷单元二和密封条绕卷单元;其中,所述密炼单元进行橡胶原料的塑炼和混炼;所述开炼单元进行橡胶原料的第二次混炼;所述密封条挤出机将开炼单元混炼完成的橡胶原料进行挤出成型密封条;所述一组硫化单元进行密封条的硫化。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密炼和开炼能够得到合格的橡胶原料,通过挤出成型、硫化以及风冷和水冷的结合,能够完成汽车密封条的成型,自动化的完成密封条的连续生产,提高了密封条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工人的数量,不仅降低了劳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生产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密封条具有填补车身组成部件间的各种间歇、缝隙的作用,主要应用在车门门扇门框、侧面车窗、前后档风玻璃、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上,具有减震、防水、防尘、隔音、装饰等功用,提高驾乘体验的舒适感和保护车体。传统的密封条包括挤压件,该挤压件由软的合成橡胶类材料来形成。合适的材料的特征在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弹性,并且具有极好的抗天候性,即使由于在机动车环境中通常会遇到的热、氧化和其它情况而产生的恶化最小化。
一般而言,上述密封条通过挤出成型而成。在密封条由橡胶材料诸如EPDM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copolymer)制成的情况下,将未硫化的橡胶材料挤出成型。接着, 对挤出成型的材料进行硫化处理。
在密封条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对原料进行粉碎混合,然后再进行挤出,最后再硫化,因此从密封条的原料到最终的密封条整形需要经过多台设备,但是上述设备都是单一工序操作,这样设备成本高,浪费了了时间,生产效率低,降低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需要多人看守不同的设备,才能保证设备之间稳定连续的进行生产。因此,亟需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在满足自动化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密封条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之间为独立的工作三元,造成需要大量人工干预辅助进行生产,不仅工人的工作量大,并且生产联系性差,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包括密炼单元、粗橡胶输送单元、开炼单元、密封条挤出机、一组硫化单元、风冷单元一、水冷单元一、风冷单元二和密封条绕卷单元,所述密炼单元、粗橡胶输送单元、开炼单元、密封条挤出机、一组硫化单元、风冷单元一、水冷单元一、风冷单元二和密封条绕卷单元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密炼单元、粗橡胶输送单元、开炼单元、密封条挤出机、一组硫化单元、风冷单元一、水冷单元一、风冷单元二和密封条绕卷单元按照生产工序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密炼单元进行橡胶原料的塑炼和混炼;所述粗橡胶输送单元可将密炼单元内的橡胶原料输送至开炼单元;所述开炼单元进行橡胶原料的第二次混炼;所述密封条挤出机将开炼单元混炼完成的橡胶原料进行挤出成型密封条;所述一组硫化单元进行密封条的硫化;所述风冷单元一和风冷单元二的结构相同,并且风冷单元一和风冷单元二进行密封条的风冷;所述水冷单元一进行密封条的水冷;所述密封条绕卷单元进行密封条的收卷。本发明的汽车密封条的混炼、挤出、硫化、冷却一体生产线,通过合理设置密炼和开炼能够得到合格的橡胶原料,通过挤出成型、硫化以及风冷和水冷的结合,能够完成汽车密封条的成型,自动化的完成密封条的连续生产,提高了密封条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工人的数量,不仅降低了劳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恩力成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恩力成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3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