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09716.8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9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庆;王利;刘初铭;胡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L53/57;B60L53/53;B60L53/14;B60L53/302;A62C3/16;A62C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4 | 代理人: | 朱俊杰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多级 防护 响应 新能源 电车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该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具备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功能,补电车容易形成火灾,无法保证补电车可靠的运行的技术问题。该新能源补电车包括车头、安装在所述车头右端的车厢、安装在所述车头下端的前轮、安装在所述车厢下端的后轮。该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利用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分别对电池箱、电池簇和多层电池柜内进行监测,实现三个层级的防护,通过第一灭火装置、第二灭火装置和第三灭火装置实现对电池模组、电池箱和电池簇的定向喷放,防护精度更高,最大限度的提高第一灭火装置、第二灭火装置和第三灭火装置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使用电能,在行驶中无废气排出,不污染环境,而充电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车主的烦心事,很多城市充电桩的建设还不普及,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成难题,促使新能源车企不得不去探索新的充电模式,因此移动补电车应运而生。
目前,专利号为CN202111225144.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负载可调节的模块式移动补电车,包括补电车本体,所述补电车本体上设置有后端面敞口的车厢,所述车厢内腔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电池簇,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箱的外部,所述除尘箱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车厢内壁顶部的后端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容纳箱的内部,所述除尘箱的后侧面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转动管的内部,所述容纳箱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后往复螺纹杆,所述后往复螺纹杆的表面与所述转动管的表面均水平固定套设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管表面的底部固定套设有圆盘,所述转动管的底部连通有除尘斗,所述圆盘下表面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软毛刷辊,所述后往复螺纹杆的底端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容纳箱内腔的后端,所述后往复螺纹杆的底端竖向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车厢内壁背面的后端竖向固定连接有静电消除棒,所述车厢内壁底部的背面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前往复螺纹杆,所述前往复螺纹杆表面的底部与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均水平设置有齿盘,两个所述齿盘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前往复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前往复螺纹套,所述前往复螺纹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清洁面与所述静电消除棒表面接触的清洁板,所述车厢内壁底部的背面竖向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清洁板的一侧面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其采用的是通过静电消除棒,对工作人员身体因静电吸附的灰尘进行消除静电,进而提高风机对人体的除尘效果,对进入车厢的人员进行除尘,避免人员将灰尘带入,从而提高对电池簇与主控交换设备的保护,但该补电车不具备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功能,补电车容易形成火灾,无法保证补电车可靠的运行。
因此,针对上述不具备电池多级防护响应功能,安全性差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补电车的使用场景。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该新能源补电车及其补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具备电池多级防护响应的功能,补电车容易形成火灾,无法保证补电车可靠的运行的技术问题。
(2)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9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