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性的IGBT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05801.7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5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39;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卓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729 | 代理人: | 刘新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igbt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IGBT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该IGBT芯片包括:元胞区和终端区;所述元胞区包括多晶硅衬底、栅极氧化层、多晶硅栅极区、第一P阱区、第二P阱区、N型掺杂区、P+接触区、绝缘介质层、正面金属层、钝化层、背面缓冲层,背面阳极区以及背面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位于所述多晶硅栅极区的两侧区域,且第一P阱区的深度大于第二P阱区的深度。本发明能够在器件处于阻断状态时,沟槽栅两侧的较深的第一P阱区与N漂移层之间的PN结耗尽层扩展,将沟槽底部区域完全包裹,能够有效的屏蔽外部电场,降低沟槽底部栅氧处承受的电场应力,从而提升了器件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GBT芯片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IGBT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IGBT是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结合了MOS器件高开关频率,易于控制和BJT器件的大电流处理能力能等优点,在工业变频、消费电子、轨道交通、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平面栅IGBT元胞结构中,MOS沟道电流在水平方向流动,Pwell与N-漂移区之间的PN结耗尽层扩展,会在电流由水平转向垂直方向的拐弯处形成JFET效应,增大了导通路径上的电阻。另一方面,由于沟道在水平方向,占用了芯片的表面积,限制了元胞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随着沟槽刻蚀技术在IGBT器件中的成熟应用,成功地将沟道电流由水平方向变成垂直方向,有效消除了平面栅元胞的JFET效应,同时缩小了元胞尺寸,使得沟道密度不再受制于芯片表面积,提高了元胞密度,从而大幅度提升芯片电流密度。然而,在沟槽型的IGBT元胞结构中,沟槽底部的栅氧更加靠近阴极侧PN结的位置,当器件处于阻断状态时,该位置会比平面型的栅氧承受更大的电场应力,从而导致沟槽型元胞的栅氧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IGBT芯片制作方法,当器件处于阻断状态时,沟槽栅两侧的深P阱与N漂移层之间的PN结耗尽层扩展,将沟槽底部区域完全包裹,能够有效的屏蔽外部电场,降低沟槽底部栅氧处承受的电场应力,从而提升了器件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IGBT芯片,包括元胞区和终端区;
所述元胞区包括多晶硅衬底、栅极氧化层、多晶硅栅极区、第一P阱区、第二P阱区、N型掺杂区、P+接触区、绝缘介质层、正面金属层、钝化层、背面缓冲层,背面阳极区以及背面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位于所述多晶硅栅极区的两侧区域,且第一P阱区的深度大于第二P阱区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场氧化层生长与终端区场限环区域选择性腐蚀场氧化层;
S2、栅氧化层生长与多晶硅电极形成;
S3、第一次多晶硅刻蚀与P阱区掺杂;
S4、第二次多晶硅刻蚀与P阱区掺杂;
S5、N型源区掺杂;
S6、隔离介质层淀积与接触孔刻蚀;
S7、正面金属化与钝化层形成;
S8、晶圆背面减薄与金属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晶圆翻转,去除背面多晶硅,晶圆翻转,清洗,第一次多晶硅刻蚀,元胞区保留沟槽两侧区域,终端区保留全部图形;
元胞区第一次自对准注入B+离子,去胶后杂质推进,形成P阱区。
优选的,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第二次多晶硅刻蚀,无掩膜整面刻蚀,形成元胞区栅电极和终端区Busbar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5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