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戊糖乳杆菌NRK22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82430.5 | 申请日: | 202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1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黄丽;黄加祥;曾庆坤;唐庆凤;杨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C9/123;A23C7/04;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华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40 | 代理人: | 梁秀新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戊糖 杆菌 nrk22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戊糖乳杆菌NRK22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从食品中分离纯化出73株乳酸菌,并对这73株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乳酸菌对AFM1的影响,深入研究乳酸菌对AFM1的去除原理,通过对同属、不同种的乳酸菌进行AFM1去除实验,发现乳酸菌PBS菌悬液去除AFM1的效果最优,通过比对73株乳酸菌的AFM1去除效果,得出有效去除AFM1的菌株戊糖乳杆菌NRK22,通过深入研究得出热灭活、pH值、发酵温度对乳酸菌AFM1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将该菌株与筛选得到的另一菌株LC01用于制备发酵乳,结果得出戊糖乳杆菌NRK22有效去除AFM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株NRK22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戊糖乳杆菌NRK22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次级代谢产生而来的,存在形式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及M2等,而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的饲料或者食品后,在体内有机转化而来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剧毒和强致癌性,主要存在于动物乳、蛋类、肝脏和血液中,通常作为国际上检测原乳及其制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其性质较稳定,耐热性远高于食品特别是乳制品中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利用巴氏杀菌等工艺消除。随着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增加,AFM1损害人体健康的风险不容忽视。
应用生物技术抑制食物和饲料等中霉菌生长及产毒是现代有效手段,其中乳酸菌的应用最为常见。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乳酸菌本体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依靠菌体细胞壁上的多聚糖和肽聚糖等组分通过非共价方式结合形成毒素-乳酸菌复合物,从而起到脱毒的效果;二是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羟基丙醛、脂肪酸、苯乳酸、环肽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等代谢物质能抑制产毒微生物生长;三是降解作用,乳酸菌可用过本体或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代谢物去抑制毒素合成甚至能将毒素转化成无毒性的物质。目前现有技术中也有乳酸菌可用于乳制品中AFM1的生物防治。而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及运输等各个阶段中,温度、时间、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乳酸菌去除霉菌毒素的效果出现差异,甚至有些乳酸菌并不能有效去除霉菌毒素。
本发明通过筛选出高效去除AFM1的乳酸菌,研究影响菌株去除AFM1效果的因素,以期获得具有潜在工业化应用价值的优良乳酸菌株。然后在发酵乳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 AFM1的降解效果,同时评价益生菌对发酵乳产品品质的影响,获得乳制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防治乳酸菌菌株的最佳工艺条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可高效去除AFM1的乳酸菌,并研究该菌株在乳制品加工过程的工艺条件,获得安全、卫生的乳制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该菌株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2456,保藏日期为2022年5月6日。
本发明还包括包含所述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的PBS菌悬液。
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或所述戊糖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的PBS菌悬液在去除黄曲霉毒素M1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或所述戊糖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entosus)NRK22的PBS菌悬液在制备酸乳上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2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数据的打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智能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