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花色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3463.5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1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健;孟像海;胡晓珂;王鹏;闵军;方素云;张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康小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42 | 分类号: | C12P7/42;C12N1/20;C12R1/19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生物 转化 花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花色苷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蓝莓为原料提取花色苷并利用大肠杆菌将其转化为可直接被利用的酚酸物质,即将价值低的大分子高聚体转化为活性高、生物利用率高的小分子活性物质,提高了花色苷有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花色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色苷(anthocyanin)是一类类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性,而被应用于清除体内自由基、增殖叶黄素、抗肿瘤、抗癌、抗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小板凝集、预防糖尿病、减肥、保护视力等。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安全、无毒,且对人体具有许多保健功能,已被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
由于结构和聚合度的限制,通过饮食进入体内后,仅分子量较小的单体或部分低聚体能被吸收,而未被吸收的部分会在肠道积聚直至排出。有研究表示,花色苷在肠道积聚的过程中可被肠道微生物代谢降解,生成酚酸等具有活性的小分子物质,重新被肠道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因此认为,花色苷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不仅可归因于被吸收的部分,还可以归因于被微生物降解转化成小分子活性物质的那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花色苷的方法,以提高花色苷的利用率。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花色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蓝莓前处理:取无损伤无腐烂的新鲜的蓝莓,进行多次清洗,清洗完成后晾干水分,然后将蓝莓放入26-30℃进行热保存半小时,然后将热处理后的蓝莓放入到冷冻室内,采用降温速率为0.5℃/h逐步降温的方式,降温到5-7℃时,停止降温;保持在3-4℃,冷藏10小时,将冷藏后的蓝莓放置到保鲜液中,浸泡时间为 3-5min,完成浸泡后将蓝莓取出后晾干;将晾干的蓝莓放入保鲜箱内,再将保鲜箱放入到冷冻室进行冷藏,初始时,冷冻室的温度为1-2℃,存贮0.5 h后,再使冷冻室的温度降为-2-5℃,存贮2h后,利用破壁机粉碎后过筛处理得到蓝莓的果渣;
保鲜液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籽35份、壳聚糖25份、蒸馏水500份,制备方法为:将葡萄籽放入容器内,加入上述份数的蒸馏水进行煎煮,加热后并保持沸腾1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后过滤后得到过滤液,再向过滤液内添加上述份数的壳聚糖即得到保鲜液;
步骤一中采取热处理和逐渐降温的方式对蓝莓进行处理,首先对采收的蓝莓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能够诱导蓝莓产生大量的热激蛋白,热激蛋白能够降低蓝莓对冷的敏感性,热处理能够降低蓝莓中乙烯的释放水平,延缓蓝莓的果实成熟,同时经过热处理后可以使蓝莓果皮表面的气孔打开,使细胞内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减少蓝莓的含水量,降温过程中有利于蓝莓热量的散失,同时以该速度进行降温处理不会对蓝莓产生冷害,并且在降温过程中蓝莓果皮表面的气孔逐步关闭,在降温结束时果皮表面的气孔基本完成关闭,其能有效地阻止在接下来浸泡保鲜操作中蒸馏水的大量渗入,避免了由于浸泡而导致的果香和果味的散失,还避免了蒸馏水渗入气孔周边细胞,导致其含水量过高而产生的细胞伤害,通过这两步的配合,能够减少蓝莓果实细胞的水分含量,防止后续对蓝莓冷冻时,因细胞内含水量高,水分结晶膨胀导致冷害的发生,蓝莓细胞的自身结构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恢复到原有温度后,蓝莓的外观和口味都会发生变化。
保鲜液中壳聚糖在蓝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蓝莓的呼吸作用和致病微生物入侵,由于葡萄籽中也含有大量的花色苷,花色苷是一种抗氧化剂,通过将葡萄籽进行煎煮的方式,提取葡萄籽内的花色苷,结合花色苷的抗氧化作用,壳聚糖和花色苷配合发生作用,可以减缓蓝莓腐烂、延长其保质期。步骤四在进行冷藏时,先在高于冷藏温度的温度下冷藏一段时间,这样能够启动蓝莓自身的抗冷机能,从而提供蓝莓对低温的耐受性,进一步的延长储存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康小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康小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3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