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2511.9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珍;李海燕;孙坤;张建英;秦颖;曹仁伟;邱家浩;贺辉;宋慈;朱明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3/20 | 分类号: | B01J13/20;B01J13/14;B01J13/02;C09D163/00;C09D7/65;C09D7/61;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曹莉莉 |
| 地址: | 26607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敏感 修复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防护 指示 涂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本发明的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包含囊芯和囊壁;所述囊壁包裹在所述囊芯的外周;所述囊芯为干性油;所述囊壁外表面接枝有甲基橙;所述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5~60微米。本发明的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具有良好的涂装适用期,能够适用传统的空气喷涂,涂层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防腐性及环境适应性,涂层密度低,在酸性环境下能够发生颜色变化,对于酸性物质的泄露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修复环氧防护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
背景技术
制酸行业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制酸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连续性、高温高压、易泄露性、强腐蚀性等特点。随着制酸行业装置的扩大化及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成品酸的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露,不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还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成品酸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工业上浓硫酸用铁罐,浓硝酸用铝罐,浓盐酸用玻璃钢制作的罐体存储和运输,而由于罐体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容易从外面造成极小的腐蚀或微损伤,导致泄露。在制备运输成品酸的过程中,输送的管道法兰、阀门连接处的垫片也会因时间长而老化破损,发现不及时极易引起泄露。
目前涂料的防护只是单纯的对外界环境进行阻隔,从而防止从外部腐蚀罐体及管道。而罐体等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难免会进行磕碰,从而对涂层产生微损伤,这些微损伤修补不及时就容易对罐体的寿命造成影响。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及时修复涂层的微损伤并且能够及时警示酸性物质泄露的涂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本发明的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包括环氧树脂、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钛白粉、防沉剂、润湿分散剂和溶剂;所述B组分包括固化剂和附着力促进剂;按质量配比为A:B=(2~12):1。本发明提供的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具有酸性指示、微损伤自修复、耐水性等快速检伤及防护的能力。本发明的酸性敏感型自修复环氧防护指示涂料可采用传统的空气喷涂方式,涂装适应期可达到4h,表干时间可达到30min,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能够给储酸装置带来一定的防护能力,并且该涂层具有自修复功能,能够及时修复部分微损伤漆膜,延长储酸装置的使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该涂层对酸性环境敏感并能够产生颜色变化,一旦储酸装置发生泄露,能够及时的指示泄露部位,使人们及早的做出相应的措施,降低造成的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包含囊芯和囊壁;所述囊壁包裹在所述囊芯的外周;所述囊芯为干性油;所述囊壁外表面接枝有甲基橙;所述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5~60微米,优选为10~40微米,更优选为20~30微米。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所述囊壁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或二氧化硅,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或,
所述干性油为桐油、亚麻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桐油为市售产品,优选自华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桐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干性油、表面活性剂和水相物质混合后形成水包油乳液;
2):向1)中得到的水包油乳液中加入成壳物质和引发剂反应后得到自修复微胶囊;
3):将自修复微胶囊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改性后再加入甲基橙进行接枝反应,得到酸性敏感自修复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2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