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小型无人作战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9926.4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6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新;温源;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3/00 | 分类号: | F41H13/00;F41G1/4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机器人 小型 无人 作战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小型无人作战平台,包括六足机器人机体,用于调整挂载武器的方向和水平、俯仰的射击角度;夹持机构,用于固定夹持挂载武器;缓冲机构,设置在六足机器人机体与夹持机构之间,用于挂载武器射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自动上膛装置,固定在六足机器人机体上方,用于带动挂载武器的自动上膛;自动击发装置,设置于夹持机构上方,用于完成挂载武器的击发动作;侦测瞄准机构,用于实时采集枪口指向的图像和判断武器弹着点。本发明可实现侦查打击一体化,体积较小,结构紧凑,隐蔽性高,适合单兵或班组携带,保障作战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作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载轻武器的小型仿生机器无人作战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水平的逐渐极高,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在不同的运动方式中,六足机器人具有多接触点、运动非连续性等特点,即某条腿出现故障时依然可以完成运动过程。另外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步态完成不同路面的行走,增强了对地面的适应能力。因此,六足机器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地面无人战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各机构已研究出相对成熟的无人车作战平台,但目前无人战车的使用场景局限性大,如地形适应能力与越障能力较差,因此对无人作战平台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小型无人作战平台,以实现无人平台小型化及更强的地面适应能力。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小型无人作战平台,包括
六足机器人机体,用于调整挂载武器的方向和水平、俯仰的射击角度;
夹持机构,用于固定夹持挂载武器;
缓冲机构,设置在六足机器人机体与夹持机构之间,用于挂载武器射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自动上膛装置,固定在六足机器人机体上方,用于带动挂载武器的自动上膛;
自动击发装置,设置于夹持机构上方,用于完成挂载武器的击发动作;
侦测瞄准机构,用于实时采集枪口指向的图像和判断武器弹着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发明的无人作战平台,可实现侦查打击一体化,体积较小,结构紧凑,隐蔽性高,适合单兵或班组携带,保障作战人员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无人作战平台,六足机器人可依靠其自身的灵活性实现复杂环境下的作战任务,可依靠其自身关节转动调节武器水平与俯仰方向,射击范围广,灵活性好。
(3)本发明的无人作战平台,设置了自动上膛装置,可在武器击发前快速上膛,相比于无自动上膛装置,避免了机器人长时间运动下武器误击发的情况;设置了夹持机构与缓冲机构,平台射击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六足机器人机体机构示意图。
图3是挂载武器与夹持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六足机体与夹持机构间缓冲机构示意图。
图5是自动上膛装置拨杆与套筒接触示意图。
图6是自动上膛装置拨杆与套筒分离示意图。
图7是自动击发装置与夹持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8是侦测瞄准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9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