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坐垫多硬度泡沫体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4435.0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飞;黄玉强;刘帅;王作东;李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2 | 分类号: | B60N2/62;B29C44/02;B60N2/9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超薄 坐垫 硬度 泡沫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多硬度泡沫体及其成型方法,沿着坐姿大腿方向,将坐垫芯部的泡沫体分为承重区泡沫体I及非承重区泡沫体II。在垂直方向上,所述承重区泡沫体I及非承重区泡沫体II均由3层泡沫层组成,分别是与骨架接触的支撑泡沫层、与包覆蒙皮接触的柔软泡沫层,以及夹在支撑泡沫层和柔软泡沫层之间的过渡泡沫层。过渡泡沫层由具有支撑泡沫层硬度的泡沫支撑块和柔软泡沫层硬度的发泡泡沫填充组成,依靠调整过渡泡沫层厚度、泡沫支撑块宽度和泡沫支撑块数量,分别满足座椅乘坐感知所需的承重区和非承重区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发泡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坐垫多硬度泡沫体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座椅主要由骨架、泡沫和蒙皮组成,泡沫主要用于使乘员在车辆座椅内坐在最可能安全的位置,同时用于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减轻碰撞冲击力,保护人身及用具免受损伤,其中用量最大的当属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的坐垫泡沫。通常,坐垫要使人坐着舒适,能减少疲劳,一般来讲越柔软越好,但过于柔软使人在座椅中有一种粘住的感觉,不便移动身体改变姿态,而过硬则舒适性降低,于是各生产厂都在调节其柔软程度上进行改进,以求得一个最佳的效果。
随着舒适性认知提高,座椅芯部粘贴一层柔泡沫,座椅侧翼部分粘贴一层软泡需求日益增多,增加了成本。现有的座椅双硬度发泡体,其硬度一般都是水平方向的,即只有侧翼和芯部的双硬度。这种双硬度发泡工艺得到泡沫体,易于出现侧翼硬泡沫混入芯部软泡沫情况,行业内质量控制是难点,需要反复调试,造成成本浪费。
然而,对于汽车座椅,整椅坐垫的承重区和非承重区泡沫硬度驾乘感知需求不同,仅仅考虑侧翼和芯部的双硬度已无法满足驾乘舒适性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坐垫多硬度泡沫体及其成型方法,针对近几年座椅开发周期逐渐缩短、沿用件增多和座椅减薄需求越来越多的特点,从横向和纵向2方向驾乘舒适性进行,考量设计了超薄坐垫多硬度泡沫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多硬度泡沫体,包括坐垫芯部及由坐垫芯部向两侧一体延伸出的坐垫侧翼部分;沿着坐姿大腿方向,将坐垫芯部的泡沫体分为承重区泡沫体及非承重区泡沫体。
优选的,所述承重区泡沫体宽度为200~300mm,非承重区泡沫体宽度为250~350mm。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区泡沫体及非承重区泡沫体均由3层泡沫层组成,分别是与骨架接触的支撑泡沫层、与包覆蒙皮接触的柔软泡沫层,以及夹在支撑泡沫层和柔软泡沫层之间的过渡泡沫层;柔软泡沫层硬度小于支撑泡沫层硬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泡沫层硬度为7~10kPa;柔软泡沫层硬度为2~5kPa。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泡沫层包括一体成型在所述支撑泡沫层上表面的若干泡沫支撑块,泡沫支撑块填充发泡泡沫;所述泡沫支撑块硬度与所述支撑泡沫层硬度相同;所述发泡泡沫与所述柔软泡沫层硬度相同。
更进一步地,通过调整所述过渡泡沫层厚度、泡沫支撑块宽度和泡沫支撑块数量,实现所述承重区泡沫体及非承重区泡沫体硬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泡沫层中,靠近坐垫侧翼部分的两列泡沫支撑块上分别固定有钢丝,钢丝沿坐姿方向粘接固定在整列泡沫支撑块顶部,用于挂接包覆蒙皮。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侧翼部分由支撑泡沫层泡沫侧翼和柔软泡沫层泡沫侧翼组成;支撑泡沫层泡沫侧翼与所述支撑泡沫层一体浇注成型,柔软泡沫层泡沫侧翼与所述柔软泡沫层一体浇注成型。正常驾驶情况下,柔软泡沫层泡沫侧翼提供驾乘者与侧翼接触所需的柔软性,转弯和侧碰过程中,支撑泡沫层泡沫侧翼提供驾乘者与侧翼接触所需的稳固驾乘者姿态的性能。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超薄多硬度泡沫体的成型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