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0939.5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孟 |
主分类号: | B62B3/04 | 分类号: | B62B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茸恒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408 | 代理人: | 孙稚源 |
地址: | 55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 转运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转运箱,所述转运箱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运箱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转运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外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环。本发明具有便于分类存放电池,同时防护效果较好的优点,使得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的灵活性得到有效提升,可以对回收的电池进行有效存放,防止受到外界灰尘和水汽污染,通过设置若干个放置机构,能够在收集时对电池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用回收转运机构不便于进行移动,且电池在进行转运时防护效果不佳,导致回收转运机构和电池受到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汽车电池,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装置就是电池,汽车电池的回收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池进行转运。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使用完后,如果随意丢弃,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这是由于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来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二来可以对其中有用的成分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用回收转运机构大多是固定的,不便于进行移动,且电池在进行转运时防护效果不佳,外界的灰尘和水汽容易进入回收转运机构并附着电池,导致回收转运机构和电池受到污染,同时在收集时无法对电池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降低了电池收集转运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具备便于分类存放,同时防护效果较好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包括转运箱,所述转运箱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运箱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转运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外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环,所述柱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至固定块的两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轴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远离传动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放置槽的内腔设置有放置盒,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侧与放置盒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转运箱的内腔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机构,且导向机构与防护板相互配合使用,所述转运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且传动机构位于导向机构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含有固定连接于固定块顶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从动齿轮的上方并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含有固定连接于转运箱内腔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表面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防护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有固定连接于转运箱内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所述转运箱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螺纹套的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运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位于转运箱的四角并呈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孟,未经郭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09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