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热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30608.1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团;何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铸新材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卓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76 | 代理人: | 陈兴旺 |
地址: | 212114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热 自流 快速 修补 干粉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热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的原料所组成:高铝矾土熟料70‑80%、煅烧级α‑Al2O3微粉2‑4%、活性双峰α‑Al2O3微粉4‑6%、硅酸钾粉5‑7%、硝基萘2‑3%、十二水硫酸铝钾1‑2%、硅微粉1‑2%、锆刚玉微粉3‑5%、余量为复合磷酸盐结合剂,本发明提供的修补料不需要关闭电炉等待炉温降至室温,在温度高于400℃即可通过传输工具或抛投将该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放至修补区域,可实现高温快速修补,避免了工作衬耐材从高温熔炼环境降至室温过程中由于温降遭受的冷热冲击,大大提高了工作衬耐材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铁、铸钢及铝工业熔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热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频炉由于升温速度快、可间歇作业、操作方便、污染小、高效节能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铸铁、铸钢。在熔炼生产过程中新筑的中频炉炉衬壁熔损速度比较慢,而炉衬底部熔损速度比较快,从而导致由于炉底过薄而需要进行修补,传统修补方法是关闭电炉,待炉温降至室温,用可塑料进行修补,这样会中断现场正常的熔炼工作,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修补料以水或其它溶剂结合,因此在修补后还需要进一步烘烤排出水分,否则在高温使用时容易爆裂,引起严重安全隐患;同时,从高温熔炼环境降至室温过程中,炉衬材料由于温降遭受冷热冲击会出现明显的裂纹,进而导致炉衬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此种情况同样也在铸造用浇包、中间包等热工设备上出现。
铝工业熔炼炉使用的耐材通常都有较长的连续使用寿命,炉顶耐材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炉门槛和扒渣斜坡部位长期遭受急冷急热和机械冲击,在使用中后期上述部位用耐材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纹和侵蚀,传统修复方法是停炉后人工用浇注料进行重新浇注,整个过程包括剔除损毁部位残留物、安装模具、浇注施工、脱模养护、烘烤烧结环节,可能会耽误客户数周的生产工期,给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目前市场上传统修补方法都是将高温设备关闭,待温度降至室温,用可塑料或者浇注料进行二次修补,修补后还需进行烘烤排水,不仅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急冷急热会降低炉衬材料的使用寿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热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目前市场上铸造和铝工业用耐火材料在高温工况下修补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受热自流快速修补干粉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的原料所组成:高铝矾土熟料70-80%、煅烧级α-Al2O3微粉2-4%、活性双峰α-Al2O3微粉4-6%、硅酸钾粉5-7%、硝基萘2-3%、十二水硫酸铝钾1-2%、硅微粉1-2%、锆刚玉微粉3-5%、余量为复合磷酸盐结合剂。
优选的,所述复合磷酸盐结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配置质量分数为50-60%的磷酸溶液,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铝粉,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氧化锆,搅拌回流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煅烧,研磨,即得到复合磷酸盐结合剂。
优选的,所述磷酸溶液、氢氧化铝粉和氧化锆的质量比为100-120:15-20:20-25。
优选的,搅拌回流温度为180-210℃,搅拌回流时间为90-120min。
优选的,煅烧温度为320-330℃。
优选的,所述高铝矾土熟料的粒径为0.045mm-5mm,高铝矾土熟料中Al2O3含量>85%。
优选的,所述煅烧级α-Al2O3微粉的粒径为4.5-7.5μm,煅烧级α-Al2O3微粉中氧化铝含量>99.5%,氧化纳含量<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铸新材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铸新材工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0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