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具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8057.7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8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梅;曾德标;赵长永;陈学振;岳玉亮;甘建;冯亮亮;代兵;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Q3/155;B23Q15/22;B23Q17/09;B25J9/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尹玉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具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刀具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刀具管理系统、刀具测试监控系统、刀具预调测试系统以及工控系统、机器人。所述刀具管理系统用于建立刀具装配任务并发送给刀具测试监控系统;所述刀具测试监控系统用于建立刀具测量表单并发送到刀具预调测试系统;所述刀具预调测试系统用于根据刀具测量表单进行测量,并反馈刀具测量结果给刀具测试监控系统,所述刀具测试监控系统将最终更新后的刀具测量表单发送给刀具管理系统;所述工控系统用于控制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辅助测量。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化车间生产线上机器人辅助对刀仪全自动测量刀具,实现了信息自动集成的刀具测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刀具测量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刀具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线刀具准备模式需要的操作人员为立体库出库操作2人,刀具装配及拆卸2人,刀具测量2人。而且现有的测量过程未实现全自动宏程序测量,聚焦测量点需要手动,测量时间长,准确度依靠人工判断,且需要二次校对测量。实现后的刀具测试系统可刀具测量过程的高效,高精度。
现有的刀具组件装配模式,刀柄和刀具的装配由人工读取标刻在刀柄上的序列号以及刀具上的刀具图号来判断装配与工艺需求的准确性与匹配性。标刻的刀柄序列号易磨损,刀具图号相似的刀具的差别靠人工判断,装配及测量过程中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现有的装配及测量模式步骤繁杂冗余,刀具管理系统与刀具装配工位分离,工人从刀具管理系统上根据装配任务人工判断刀具及刀柄符合工艺要求,组装后,再进入刀具管理系统进行刀具装配信息的组装,工作效率低下。
德国Zoller公司可实现装配、测量全流程无人工干预,由机器人辅助完成,目前在世界上领先。但其成本也极其高昂。帕莱克公司在2021年北京展会上已实现机器人辅助测量功能,但未与装配环节、刀具管理系统集成组合成测试系统。国内富士康等厂家采用了机器人辅助测量模式,然而,目前富士康由于现场环境及刀柄问题导致的重复测量精度不高的原因,放弃了此种模式。综上所述,现有的刀具测试系统均无法满足在生产线上运行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刀具测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具管理系统、刀具测试监控系统、刀具预调测试系统以及工控系统、机器人,所述工控系统分别与刀具测试监控系统、机器人连接;所述刀具管理系统用于在刀具出库任务完成后建立刀具装配任务并发送给刀具测试监控系统;所述刀具测试监控系统用于建立以刀架车为单位的刀具测量表单,且在接收到刀架车准备信号后匹配对应的刀具测量表单并发送到刀具预调测试系统;所述刀具预调测试系统用于根据刀具测量表单进行测量,并反馈刀具测量结果给刀具测试监控系统,以更新刀具测量表单,所述刀具测试监控系统用于将最终更新后的刀具测量表单发送给刀具管理系统;所述工控系统用于接收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机器人任务信息给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辅助测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MES系统、仓储系统,所述MES系统用于发送刀具配送任务给刀具管理系统,所述刀具管理系统用于根据刀具配送任务生成刀具组件出库任务,并发送给仓储系统;所述仓储系统用于实现刀具出库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刀具预调测试系统为全自动CNC驱动,主轴可自动聚焦。
一种刀具测试方法,采用上述的系统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选择刀具测试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若选择手动模式,则控制刀具预调测试系统执行刀具测试监控系统回参考点,校准主轴基准点;若选择自动模式,则控制刀具预调测试系统进行自检并反馈准备状态,且通过工控系统控制机器人进行自检并反馈准备状态,此时刀具测试监控系统处于准备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8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