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5963.1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4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耀;刘昆;刘赫崴;刘楚豪;吕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2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船舶 气囊 动态 展开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动态展开装置,包括供气模块、电子控制模块、防撞气囊模块、机械传动模块,电子控制模块将获取的船舶航行水域环境信息和碰撞物信息数据采集处理,预测中大型船舶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再传递给机械传动模块和供气模块,机械传动模块通过横向和垂向传动装置将气囊快速递送到预定位置,并制动锁死;气囊递送到预定装置后,供气模块为气囊充气,膨胀后的气囊为碰撞区域提供防护,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为船舶碰撞区域提供防护,区别于传统的固定位置防护,对于中大型船舶,裸露出大面积的舷侧区域,能够提供动态精准且有效的碰撞防护,解决了传统防护装置固定位置防护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属于船舶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流愈加密切,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强烈。船舶散货船、集装箱船、以及油船等能源运输船都在朝着更大的装载量设计建造。随着载重量以及体积的变大,以及贸易批次的增加,中大型船舶的破撞事故发生的频率就随之增加。船舶碰撞事故不仅会引起船舶损伤、经济损失、甚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命损失。因此船舶的防撞耐撞设计,是船舶行业的一个重点课题。小型船舶不仅在自身结构上有耐撞设计,对于外部的防撞装置也有成熟的发展,而对于伴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中大型船舶一旦发生事故其损失更是比小型船舶碰撞事故产生的损失除了自身结构设计加强外,主动防撞装置的设计还远远不够;以及现存用于小型船舶的主动防撞装置不能直接用于中大型船舶。例如小型游艇上安装的环绕船体一周的防撞护舷,在中大型船舶如此大规模安装不太现实。而对于现有的充气防撞气囊,大多数设计其位置固定且用于小型船舶,防撞区域以及防撞效果有限,不能防护中大型船舶的大面积船体结构。综合上述种种要点,中大型船舶急需设计一种在有限体积下且能够防护船体较大区域的主动气囊防护装置;在具有碰撞危险时,能够迅速计算出碰撞区域,将气囊递送到预测区域,为该区域提供有效的气囊碰撞防护;该装置在无危险时,也能够收纳起来,在船舶上占据较小位置和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适用于中、大型船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采用高压钢瓶作为气源,快速传动装置组合运作,在具有碰撞风险时,通过智能计算,将气囊快速运送到即将碰撞区域,并驱动高压气体使气囊膨胀开来,进而来为船舷侧即将碰撞区域提供缓冲和防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用于船舶,包括框架、机械传动模块,所述框架内设有供气模块、电子控制模块、防撞气囊模块,所述防撞气囊模块包括气囊,气囊是一种不漏水、不漏气材质气囊,且能够承受足够的外部冲击而不破坏、不漏气。所述供气模块为气囊供气;所述机械传动模块将气囊快速递送到预测碰撞区域,抵抗外界碰撞;所述电子控制模块用于发送工作指令给机械传动模块将气囊被送到预定位置时,并且当气囊被运送完毕后立即发送充气指令给供气模块,迅速给气囊充气。
利用传动装置将可以快速充气膨胀的气囊递送到预测碰撞区域,抵抗外界碰撞,防护船舶舷侧结构,电子控制模块通过对从图像采集传感器和红外测距仪所获取的船舶航行水域风向、风速、浪高等环境信息和碰撞物的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方位等信息数据采集处理,预测中大型船舶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电子控制模块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机械传动模块,机械传动模块通过横向轨道和垂向传动将气囊快速递送到预定位置,并制动锁死;气囊递送到预定位置后,供气模块中的高压钢瓶放开气阀,高压气囊通过管道进入并膨胀气囊各个气室。膨胀后的防撞气囊为碰撞区域提供防护,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为船舶碰撞区域提供防护。
优选的,所述供气模块位于框架内上层左侧位置,所述供气模块包括高压钢瓶、电动气密阀门、软质输气管、硬质输气通道,所述高压钢瓶通过软质输气管与电动气密阀门连接,所述硬质输气通道一端连接电动气密阀门,硬质输气通道另一端连接防撞气囊模块,为气囊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5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